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晶晶/文俞跃/摄淳安汾口镇湛川村分三门,前门,上门,下门,每门各有厅堂。承德堂由湛川村的下门始祖余瑙的子孙出资所建,建于清光绪年间。余瑙,明代人。因为是幼子,尤其受到父亲的宠爱,但他并没有恃宠而骄,性淳谨,敦孝悌。村中有人因事争执,他遇到了,都会好言相劝,是个很和善的人。和前门光裕堂的位置一样,作为下门的家厅,承德堂也处于下门的中心位置。家厅四周民居相依,厅前视野开阔,有一片多平方米的广场。雨后的空气很清新,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站在厅前远望,群山环绕,云雾笼罩,不远处就是那条穿村而过的潺潺溪流。此时的湛川特别安静,静得可以听到那涓涓流淌的溪水声。承德堂仿佛一位老人,慈爱地凝视着眼前这个他所庇护的小村落。据考证,“承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大致意思是说,各地诸侯无不承受周王的德泽,归于周的王都。在这里,“承德”一词意为承受德泽。在历史上,“承德”一词也曾作为官职名称使用,明清时期有一种官职即为“承德郎”。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想必余瑙的后人在建这座家厅时,也是怀着这样一种“承德”的心境:慎终追远,感怀先人。尽管已是四月底,但承德堂还留有春节的喜气,门楣处依旧贴着“春”字,两侧大红灯笼高高挂。承德堂,面积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推开木门走进去,前堂、天井、后堂,格局分明。阴雨天的光线,透过天井洒下来,镜头里看这座家厅,特别柔和。承德堂的门口贴了一张村里修宗谱的通知。村里人说,距离湛川村上一次修宗谱,已近百年。这是村里的大事。中国人讲究尊祖敬宗,自古以来重视宗族世系传承的记载。宗谱,就是用表谱的形式,以父系为中心,记载着世系繁衍迁徙及重要人物事迹。若想“寻根”,翻阅宗谱是最便捷最靠谱的方法。今年72岁的余洪兆是村里的老书记,做村书记30多年,重修宗谱一直是他心中记挂的一件大事,终于在年6月提上了日程。收集材料,核对信息,历时近三年,今年终能如愿,新修订的宗谱即将排版装订成书。“无古不传今,无谱不传代。希望年轻人都敬祖爱老,把前人的优良传统、好家风传承下去。”这是老人的愿景,也是这座家厅对后人的期许。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淳安县汾口镇联合出品记录一镇一村的文化根脉“汾口寻根”系列文化报道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