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县七家岱乡大地村位于光头山西麓,这里小溪潺潺,树木清脆,为镶嵌在华北北部一块沁人心脾的天然大氧吧。处在承德、宁城、平泉三县交界的光头山,南北走向,南侧山口形如壶嘴,所以在古代又称马盂山。在南侧山口,有一处叫龙母洞的地方,清澈的泉水从洞内流出,长年不息,经老哈河、辽河,纵横流淌数千里,最后一头扎向东南面的大海。因此,从龙母洞喷涌而出的清泉,被现代人公认为辽河源头。
俯拍光头山
相传,契丹始祖曾长期在此处修行,其后代以这里为中心,经过数十年东征西讨,最终成就了横贯亚洲东西的大辽帝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七家岱因为山高林密,成为掩护八路军不断打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为了搜集到更多的历史资料,我们驱车来到这里。
光头山景色一角
年正月底,在平泉县七家岱乡大地村发生一件惨案。当时,有两名十四五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在刘常英家养伤,突遭十名左右日军宪兵包围。为掩护八路军战士突围,刘长英(女,31岁)用自己身体去挡敌人射来的子弹,壮烈牺牲。屋中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两个,被乱枪直接打死,十二岁的大姐耳朵被打残,不久成为童养媳,7岁大的张清泉躲在炕沿下尽管避过此劫,但自此成了一名流浪儿,直到全国解放。这次,我们筹备组一行数人来到七家岱,想把当时的情况了解更详细些。
当得知我们计划把这段历史故事摄制成电影时,85岁的张清泉老人,双臂颤抖,老泪纵横。
张清泉老人接受采访
穿越近80年时空,老人一边流泪,一边与我们共同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年从三十晚上起,下了一天的雪。雪深足有二尺,接着刮起了刺骨的大北风。大年初二那天,天还没亮,就听得他家院子里的狗不断向山坡上狂吠。张清泉的母亲刘长英点着灯,披衣下地,当小心翼翼地把院子的门推开一瞬间,给她吓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三名浑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其中,一名小战士背着三杆枪,另外两名中,二十出头的八路军战士背着一名受伤的小战士,看起来伤势较重。两名小战士年龄都不大,不会超过十四五岁。刘长英一看几个人是八路军,急忙把他们让进屋。经了解才知道,他们所在的一中队队伍在三十晚上被围在光头山西部的承德县建厂沟,与敌人在大山里激战了一天一夜。他三个刚刚从敌人包围圈里冲出来。把两个小战士安顿到这里后,那位年龄略大的八路军战士又回到了前线,以后不知生死。两个小战士在这养了多半个月伤,伤势尚未痊愈,就遭到敌人宪兵队的突袭。当时,刘长英在院子里首先发现敌情,由于敌人身着便衣,起初没有做过多心里防备。当敌人走近时,才发现他们身上带着机枪。刘长英赶忙回到房间,打开后窗,敦促两名小八路赶快上山。由于两名战士的子弹已经打光,当时身边只有一枚手榴弹。战士把手榴弹扔进敌群,随后跳出窗子。
长途跋涉近十里前往两个小八路军养伤地
手榴弹爆炸后,把一个敌人当即炸死。敌人在栅栏外面迅速架起机枪,十几名敌人长短枪并用,子弹如雨点一样射向屋里。为了掩护两名战士,数颗子弹一起射向了刘长英。这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当即牺牲。
在讲述这段历史过程中,老人数次情绪激动,我们生怕出现意外。为了不过多刺激老人家的情绪,经过简短采访,我们决定辞别。但是,老人拦住我们的车辆,就是不让走。老区人民的热情,让我们似乎有一种穿越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感觉,我们瞬间体会到那时的老百姓对八路军战士时多么鱼水情深。尽管70多年过去,他们拥有的那种质朴、真诚现在仍在。我们没法推辞,只好留下来吃口便饭。
吃饭时,老人对我们说:在抗战时,我们冒死掩护八路军,因为他们是为穷人打天下!今天,我们还要以前的态度招待你们,因为你们是弘扬革命精神,能够走基层、做实事,真正倾听百姓心声的文化工作者。
罪证:迄今仍矗立在平泉山脚下的的日军炮楼
听到老人的话,我们备受鼓舞。我们知道,做战争影片,投入很大,但由于拿不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宣发,在电影院上映,很可能成为炮灰。但是,本着这颗初心,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浴血关外》(上、中、下)这三部写实的影片做下去,为了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为了缅怀逝去的烈士!
承德,是八路军出关后到达的最远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战后统计,敌人在承德市西部的水泉沟一个地方,就先后杀害八路军战士、抗战百姓至少不下4万人。兴隆县在40年代初的人口统计中,为16万人。日本投降后,官方再作统计,四、五年的时间瞬间消失6万人以上。如以一个6口之家核算,平均每6个人中,就为抗战牺牲2人,而且以青壮年为主,兴隆县成为远近闻名的寡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