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炎夏纳凉,尘世纳心
TUhjnbcbe - 2023/7/2 21:59:00
白癜风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炎夏已至,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就要来临了。在很久前的记忆里,夏日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巨大的老槐树下,蹲着小小的孩童,手里拿着大大的扇子,听着欢快的笑语,有红红的、慢慢的日落,大人们闲谈着家长里短,互诉着不易的生活……

那时,似乎只需一片树荫的清凉,就能消去盛夏的炙灼。而如今,这夏日显得尤其酷热,不过现在我们有了空调,其实空调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规律总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也需要去适应周围的环境,最终才能得以存续下来,从最原初的生命诞生以来,所有的碳基生物都是一直遵循着这条不变的铁律。

而空调本质上在做的事情其实是——代替“上帝”或是其他什么神明,去改变周围的温度,让环境来适应人类,这是所有生命体都没做到过的事情。

可是有些时候,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却也会破坏我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比如在直播人类登月时,那时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都是很失落的;

不是因为登上月球的是美国人,而是那里竟然真的没有传说中最美丽的仙女,没有清冷孤立的广寒宫,没有捣药的玉兔,没有伐树的吴刚……。

那里是一片荒芜死寂的世界,它充满丑陋的坑洞,它毫不浪漫,它寸草不生。

人类科技的发展,在很多时候都是与人的精神追求背道而驰的。

这种背道而驰总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没有被消灭的炎热,没有被破灭的梦境,去想起那些曾经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

而在没有空调的那个时代,人们又是怎么去对抗炎热的呢?

其实古人也有一些常规的消暑方法,比如在冬日制作冰块,然后窖藏到夏日来使用。

但这样做非常麻烦,耗时耗力,而且收益很低,只有非常顶尖的权贵、富商才有条件这么做。

直到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繁华的宋朝,库存的冰,才被用在路边的冰镇瓜果、蜜饯上,真正的普及到了一般的人家中。

图片

承德避暑山庄

可是在之后的朝代里这种现象又消失了,因为之后的元、明、清朝的百姓,根本无力做这种奢侈的消费。

当然,最大的冰窖肯定一直是由帝王拥有的,古代的历法书里就记载皇帝在夏天,会按一定的配额赏赐后宫妃子与亲近的大臣冰块。

皇帝还会在一些气候不那么炎热的地方,建立行宫来避暑,最为著名的就是承德的“避暑山庄”了。

用以“避暑”的行宫,里边的建筑屋檐都会做特殊的设计,根据季节的不同来计算光照的角度,让它在冬日正午时阳光能充满房内;

在夏天正午时的光照只停留在屋檐外,而且用来避暑的地方昼夜温差较大,还要确保早晚阳光可以进入室内,建筑的用料也会考虑到导热性,以达到一种冬暖夏凉,日凉夜暖的效果。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效仿权贵帝王的做法,在酷暑袭来的时候,普通民众又要如何避暑呢?

那时的人们会喝一些饮料,像凉茶、绿豆汤之类的。

还有就是古代百姓以农耕为生,村镇多是靠江河而建,这也是为什么长江、*河对于中国会有这么大的意义。

一到夏天很多人就会去河边找地方纳凉,因为河水的蒸发会带走周边的热量,所以河边本就显得比较凉快,如果觉得还不够,那就跳进去吧;

当然了,像我这种虽然也在河边长大,但却不会游泳的人不要跳。

古时候的夏天不仅很热,而且很美。

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想来很多人都还记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常在城市里的人,就算爱吃米饭,估计也早就忘了那稻花香味是什么样的了,也已经很少能在这盛夏,听到大片的蛙声与蝉鸣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古人的生活似乎更有诗意,那时候的夏天,在闷热的夜晚里睡觉时,为了让头部通风,人们会枕着下方带有孔洞的瓷枕,这种瓷枕在李清照的词中有提到过:“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那时人们会准备大大小小的扇子,或折扇,或圆扇,既能用来扇风,也能用以驱赶蚊虫,扇面上多有美丽的图案与诗词,既实用,又美观。

会在室内焚香,在里面加入草药,既能用来放松身心,也能用以驱赶蚊虫。

会去探野寻幽,路上观看盛放的花草,期望着遇见有趣的景物。会去往田间,在稻花深处,听着蛙声蝉鸣,寻找林边茅舍。

会在一个地方安坐,静待清风徐来。会伫立在杨柳之下,等候明月升起。

人们也会在夏季下棋,因为行棋可以收纳思绪,平念静心,而心静,自然凉……。

1
查看完整版本: 炎夏纳凉,尘世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