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圆明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圆明园的毁灭。
这并不奇怪。因为绝大部分人对圆明园的最初印象,来自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和初中课文《就英法联*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以及无数关于圆明园断壁残垣的图片。
△表现英法联*火烧圆明园的美术作品。
不过,我们目前见到的关于圆明园断壁残垣的图片,都是关于“西洋楼”的。
而西洋楼在圆明园历史上,属于晚期工程。
从规模来说,它占地面积约为8.6万平方米,与万平方米的圆明园主园相比,属于妥妥的“非主流”,很难代表真正的圆明园。
△圆明园“西洋楼”遗址。
真正可以代表圆明园艺术成就的,应该是工笔画册《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这一套画册,完成于乾隆九年(年)。园内的四十个主要景点,被如意馆画家唐岱和沈源合作绘画成四十幅画,并配上了大臣汪由敦誊写的乾隆御制诗文,然后以雍正《圆明园记》为序,乾隆《圆明园后记》收尾。
这些图文,成了当代人了解圆明园历史变迁的重要途径之一。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一起了解一下圆明园的诞生过程,看看著名的“万园之园”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上下天光”(上)和“碧桐书院”(下)。
在圆明园诞生之前,大清王朝最著名的北京皇家园林是畅春园。
畅春园与圆明园都是“三山五园”之一,由“山子张”“样式雷”等著名造园家族设计建造,初期工程完成于康熙二十六年(年),从此在整个康熙王朝时代扮演着*治中心的角色,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紫禁城。
第二年,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为畅春园主持增建二期工程——西花园。西花园竣工后,成了康熙皇帝的儿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
△《三山五园图》里的畅春园和附属花园西花园。
一转眼,到了康熙四十六年(年)。
正月十五刚一过,在畅春园以北的许多地方,忽然之间变成了皇家施工重地,变得非常热闹。
原因很简单:康熙皇帝的七位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不能挤在畅春园里了,需要在畅春园附近分别建造自己的私人园林。
这其中,就包括在清宫剧里出镜率相当高的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没错,就是一直很忙的“四爷”!
这一年,四阿哥29岁,他对建园一事相当重视。
当年十一月,自己的园林刚刚竣工不久,他就邀请父亲到园中参加宴会,并恭恭敬敬邀请说:“皇阿玛,请为儿臣这座园林取个名字呗?”
当时,康熙皇帝刚从承德狩猎回京,在四阿哥的园中一口气呆了半个月。在这期间,他经过深思熟虑,为这座新园林取名为“圆明园”并亲自题写了匾额。
△如今,圆明园的匾额已经成了圆明园文创产品中的重要元素。
按照四阿哥在《圆明园记》里的解释,“圆明”二字取自儒家经典《中庸》,“圆”寓意品德圆满,立身行事合乎时宜;“明”寓意明辨是非,具备得道者的睿智。
总之一句话:“圆明园”这个名字充满了皇阿玛对自己的殷切期待!
没过多久,这块康熙御笔匾额就被挂在了圆明园“九洲清晏”景区的圆明园殿上。而四阿哥自己,从此自号“圆明居士”。
圆明园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圆明园从诞生到毁灭,自始至终都与*治息息相关。图为圆明园四十景里的“勤*亲贤”。
大约在康熙五十八年(年),四阿哥创作了一组关于圆明园的诗歌《园景十二咏》,把园内的主要景点挨个描述了一遍:
深柳读书堂、竹子院、梧桐院、葡萄院、桃花坞、耕织轩、菜圃、牡丹台、金鱼池、壶中天、涧阁、莲花池。
听名字就知道,康熙时期的圆明园,完全没有后来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里那样富丽堂皇,反而栽植着大量蔬菜和农作物,放眼望去,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雍正皇帝年轻时在圆明园内的画像。乾隆皇帝即位后,这里被定名为“天然图画”。
就是在这样一座弥漫着“农家乐”气质的园林里面,短短十几年内,四阿哥一共宴请了康熙皇帝12次。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年4月27日),是圆明园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11岁的皇孙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跟着四阿哥,在牡丹台第一次见到了自己68岁高龄的皇爷爷。
三朝皇帝齐聚一堂,共赏牡丹,是圆明园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令人羡慕的祖孙二人。
从这一天到这一年的十一月,弘历被赐居畅春园“澹宁居”,一直陪伴在晚年的康熙皇帝身边,跟着一起处理国事,甚至还到南苑和塞外一起巡幸狩猎。
这完全是在按照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
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
△多年以后,乾隆皇帝给圆明园牡丹台赐名“镂月开云”,用雕刻月亮、剪裁云彩的诗意来形容祖父对自己的启蒙和教导,并下旨在牡丹从中建造了一座楠木建筑——纪恩堂。
关于四阿哥即位一事,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四阿哥把康熙遗旨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
不过许多学者早已澄清这事儿:“清朝的圣旨上面除了有汉字,还有满文、蒙文、藏文等多种文字,这种改圣旨的方法根本行不通,大家听个乐呵就行啦!”
从康熙亲自赐名、多次驾临圆明园来看,康熙皇帝应该早就对四阿哥有殷切的期望。
而年少得宠的弘历,更是成了四阿哥即位的加分项。
△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内欣赏牡丹。
四阿哥即位后,圆明园摇身一变,从私人园林升级为皇家御园,因此进入了大规模扩建阶段。
雍正皇帝参考畅春园“理*”和“园居”功能并置的模式,先是往南延伸圆明园的中轴线,搞了一个“前朝后寝”的迷你版皇宫大内,然后不断拓展北、东、西三面。
在圆明园地图上相当显眼的福海,就是这时候挖成的。
到雍正末年,圆明园的面积已达三千多亩,主要景点三十多处,总体规模和基本格局大致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