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仍不习惯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建议设置缓冲期_深圳新闻_最全最迅速的深圳资讯—深圳新闻
日前,市民在鸿翔花园参观垃圾分类情况。深圳商报 廖万育摄
《试点工作一年 效果不尽人意》追踪报道
日前,本报报道的《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中提到,深圳超半数试点小区需二次分拣。如何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面对这一难题,深圳该怎么做?近日,本报走访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不少物业公司表示,在垃圾分类初期,居民还没形成分类意识,定时定点拿垃圾到楼下投放,在现场督导员的指导下,有利于监督并提高分类准确率。
据了解,“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垃圾分类减量模式是来自试点小区天景花园的成功经验。去年,深圳再次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时,天景花园楼层不再设垃圾桶,规定了小区居民每天早上和傍晚两个固定时间段,把垃圾拿下楼在规定的地点投放,十分成功。其后,在今年启动的527个试点垃圾分类单位中开始推广。
投放习惯突然改变难接受
近日,本报走访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发现“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垃圾减量分类模式在不少试点住宅小区受到了不少阻碍,引起了市民的热议,有不少市民赞同也有不少市民反对。不少市民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给市民一个缓冲期。”
张小姐是其他试点小区的居民,她表示:“我住罗湖,但是在龙岗上班,每天上班很早就走了,晚上还常常加班,自己真的做不到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放垃圾。”但是,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很愿意“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家住星海名城的市民王先生表示,他居住的小区就撤销了楼层垃圾桶,楼道变得干净了很多,也没有异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