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溶氧管理可使养殖鱼类生长速度翻倍-行业动态-中国养殖
美国农业科研局(ARS)经过多年的对水产养殖中最关键水质因子溶氧管理的研究,如今终于取得成果。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对养殖水体中溶氧的管理依据的是养殖者的观察。如果发现鱼在早晨浮到水面吸氧,养殖者就会马上开启增氧设备。如果没有看到鱼浮上水面吸氧,就认为水体中有足够的氧气。而美国农业科研局的试验和研究则揭示出了事情的另一面。
表面上看,溶氧浓度低于某一数值鱼类就会死亡,稍高于该数值他们就能存活,但它们会对溶氧浓度造成的应激压力做出反应。在白天,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浓度可高达14
ppm,但如果在晚上降到了3
ppm,养殖之鱼仍可处于良好状态。但当溶氧再往下跌,鱼就几近窒息。鱼首先通过减少其胃口来应对缺氧。在早晨溶氧太低时,鱼摄食就变少。造成的后果是,其养成周期变得更长。可以在两年内养成的鱼,需要四年或者五年才能养成。
美国农业科研局就溶氧浓度对斑点叉尾鮰、长鳍叉尾鮰和杂交鲶鱼的生长、养殖产量、饲料消耗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考查。他们用一套计算机控制的池塘溶氧监控系统对早晨时分的池塘溶氧进行精确控制,使其维持在3.0,
2.0和1.5
ppm的水平。科学家们发现,3.0
ppm的溶氧水平对养殖生产最合适。这一溶氧最低要求可改善鱼类的生长,显着缩短养殖生产周期,减少鱼的损失量,并极大地提高饲料转化率。这一发现改变了养殖业界溶氧管理的传统做法。以前的溶氧管理理念是保证养殖鱼类不至死亡,而通过全新的溶氧管理,则可实现养殖鱼类生长速度翻倍。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尝试通过溶氧管理尽可能多的减少养殖生产成本,并已掌握使鱼类摄食、生长和产出最大化所需要增氧的精确数量。
中国养殖小编:帮您寻找身边的新闻热点,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透析畜牧行业,让您更多的了解身边的故事,我们愿真诚的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