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承德中院甘棠颂节选之一柳条沟的春天
TUhjnbcbe - 2024/4/10 17:25:00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全市法院系统始终与党同心同向,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用忠诚与担当铸就光荣与梦想,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飞跃;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建设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铁军。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盛世之年,为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激发广大干警爱党爱国热情,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专班撰写了展现法院人风采的长篇报告文学《甘棠颂》。即日起,对文中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选登。

甘棠颂之一

丰宁满族自治县,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北麓,内蒙古高原南缘。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对帮扶的土城镇柳条沟村就坐落在这里。

年1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这一天,市中级人民法院刘福明院长在政治部主任丁一、办公室主任李胜利陪同下,冒着严寒来到柳条沟村,对扶贫脱贫工作实地调研。刘院长首先走进帮扶贫困户84岁赵金兰老人家里,老人早已熟悉刘院长。老人拉住刘院长的手说,你那么忙,还总惦记着我。刘院长微笑着说,快过年了,来看看您老人家,天冷,要保重身体。随后,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

77岁的于桂兰独自一个人生活,儿子和儿媳10多年前先后因病去世,随后老伴也去世了。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外地,不在身边,家里只剩下于桂兰老人与孙子李悦相依为命,李悦在外上学,家里常常只有于桂兰一个人。

老人早起,就听见外面树上喜鹊不停地喳——喳——喳叫,又听到空中几声鞭炮炸响,老人想了半天才想起过小年。吃过早饭,老人把屋子收拾干净后,坐在炕上享受冬日阳光的温暖。想不到,大门口走进一个熟悉的身影,老人脸上即刻绽放出笑容。

刘院长对老人说,快过年了,来看看您。话音未落,刘院长用手去触摸炕,感知一下冷暖。老人微笑着说,领导放心吧,屋里不冷,有你们的关怀,我心里暖和啊!

刘院长把慰问金递给老人,又给老人拜个早年。

室外滴水成冰,屋内春意盎然,笑声朗朗。老人拉住刘院长的手说,你那么忙,别总惦记着我,我身体很硬朗,还想多活些年,感受党的好政策。

一行人离开后,于桂兰老人看着屋中送来的米、面、油等慰问品,想起了初夏时节,刘院长走进院子的一幕,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年3月,承德中院开始结对帮扶柳条沟村,驻村工作队同时进驻,刘立光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同作战的有王强、陈德军。年,于伟力、姜振宏的脚步又踏上了柳条沟村脱贫攻坚的征程。年开始,程岩、张守林、于洋又先后来到这里。

几年来,承德中院上至院领导,下至结对帮扶责任人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同心勠力,攻坚克难。从年3月起,刘福明院长先后10余次到柳条沟村,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慰问贫困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攻坚战中,所有参与其中的中院干警,前赴后继,枕戈待旦,星夜兼程,最终让柳条沟村摆脱了绝对贫困,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

柳条沟村总面积亩,耕地面积亩,辖区6个居民组,7个自然村,总人口人,户,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人。现有党员34人。

柳条沟村存在中国北方农村的普遍现象,青壮年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是妇女、儿童、老年人。6个居民组中有4个居民组坐落在大山深处,有的老房子摇摇欲坠,屋子的主人已经离开了村庄,迁往县城,或迁往生活和工作所在地。

5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曹柏春介绍,他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的账簿是负数,正如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兜儿比脸还干净。

穷则思变,年村党支部利用扶贫资金发展蔬菜产业,实施土地流转,建了38个冷棚。冷棚建起来后,有人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怕赔钱。无奈,45岁的女能人村会计杨柏红挑起了重担,只因她有蔬菜种植经验,又是一名党员,总不能看着大棚躺在地上睡觉,最后被雨打风吹去。一番精心打理,38个蔬菜大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她又流转土地,建了34个冷棚。恰在这一年,市中级人民法院扶贫工作组进村,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序幕。

38个冷棚给贫困户分红,再加上光伏电站的收入,村集体账面上一年有10余万元的收入,这对柳条沟村而言是开天辟地的事。

事实上,蔬菜大棚之所以能给贫困户分红,归功于法院扶贫工作队。工作队了解冷棚里的蔬菜不能用水浇,原因在于缺少大功率的变压器。原来变压器都是民用,一旦浇地就超负荷,就会影响几个村民组的生活用电。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扶贫工作队的王强找到县里供电局,言辞恳切,精准扶贫是国家大计,各行各业都得鼎力相助,一个村子不能脱贫影响全局。几次疏通工作,最终法院投入10万元,安装上了大容量变压器,灌溉问题得已解决。

另一处大棚离村部很近,15个冷棚,占地20亩,这是法院年投入30万元援建的。

占地20亩,15个蔬菜冷棚,一块伫立着的石头上雕刻上“致富菜园”。致富,是贫困户的心声,菜园能让他们看到希望。“致富菜园”归村集体所有,承包者需要签字画押。这样,被租赁土地的贫困户既能得到土地流转金,也能进入菜园打工得到薪金,还能参与分红,真可谓一举多得。

年,柳条沟村贫困户得到蔬菜产业分红1.2万元,分红资金由村里直接打到账户上。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得到了实惠,也让贫困户感受到了温暖。

39岁的张小军,是五道窝铺自然村唯一在家创业的年轻人。张小军家原来也是贫困户,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初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当了4年小工。年初夏,母亲去世,家里只有奶奶和父亲,两个孩子和妻子。可以说,老的老,小的小,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家里。

然而,守在家里却不能摆脱贫困,令张小军纠结不已。

一天,张小军找到驻村工作队,让工作队给他出谋划策,究竟干点啥好?驻村工作队和村曹柏春集思广益后决定,让张小军养猪。

张守林说,在农村,你是个有志向的人,想创业,我们一起帮你,帮你办理扶贫资金贷款,国家有优惠政策。

第一书记一席话,让张小军喜上眉梢,他想,有扶贫工作队帮助,一定能把事业干成。

在工作队帮助下,张小军获得贷款5万元。

张小军第一次买了30头小猪,一家人的希望寄托在30头小猪身上。张小军和父亲、妻子三人,早起晚睡,勤勤恳恳,年底,还清全部贷款后,净收入5万元。

张小军养猪采用一条龙方式,既有母猪,也有商品猪。母猪繁殖小猪,把一部分小猪崽卖掉,一部分放在圈里育肥。春节前,猪圈里的肥猪被一抢而空,而且生猪价格高,一头猪能纯赚3千元。供不应求的原因在于,喂猪不用饲料,纯用玉米面,猪肉品质好。

张小军说,我得谢谢扶贫工作队领导,没有他们给我出谋划策,我守在家里不知该干啥。还有一件事给我帮了大忙,那就是水的问题,没有那口深水井,养猪用水也是个问题,自己打一口深水井需要不少资金。

张小军一家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养猪业的红火,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年,张小军要扩大养猪场,养猪规模力争达到—头。

由此看来,若想彻底摆脱贫困,一是靠国家的扶贫政策,二是贫困者要从精神层面上脱贫,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生活。

走在摆脱贫困的柳条沟村,寻找扶贫工作队员的足迹,走入一户户人家,寻找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组组脱贫攻坚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来。

一场脱贫攻坚战彻底结束了,春天里的柳条沟村,呈现出崭新气象!

来源:《承德日报》

原作者:孙建军

原标题:《承德中院:《甘棠颂》节选之一|柳条沟的春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承德中院甘棠颂节选之一柳条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