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那年,父亲高兴地坐上了通往承德的班车,去了一家国有建筑企业,当了一名建筑工人。
他是上午八点半的班车,那时,家家户户都已经吃过了早饭,男人拿着工具去地里干活,女人出来,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
父亲背着包裹,走在乡村土路上,去往村东头的班车站,引来很多人羡慕。
那时,农村人能去外面工作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一年辛苦下来,只能勉强混个温饱,一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没有一个家庭有存款。
父亲有了工作,意味着可以每月按时领到工资,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待遇,比现在突然一夜暴富,身价千万更加难得。
父亲的工作,是一个远房亲戚给找的。爷爷曾对那家有恩,亲戚家的儿子在外面发展得不错,怀有知恩图报的心理,给父亲谋了一个差事。
不是正式工,临时工而已,工作也不轻松,一天工作九个小时,要搬砖,要和水泥,还要负责打扫建筑工地的卫生。
父亲黑灿灿的,身高体壮,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高高兴兴地准时去工地上班,也从不早退。
亲戚曾经告诉过父亲,好好表现,学一门手艺,将来有了转正名额,会尽力为他争取。
父亲是那年秋天去的承德,到了过年工地放年假他才回来。那时交通不便利,想回家一趟并不容易。
父亲给爷爷奶奶买了他们喜欢吃的糕点,奶奶把糕点拿到人群里去吃,一边吃一边说:我儿子在承德给买的,大地方的糕点就是好吃,含在嘴里,鼻孔冒出来的都是香气。
父亲回到家的第二天,就有媒人上门提亲。那时,父亲属于大龄青年,和他一般大的伙伴,都有了对象,有两个还结婚当了孩子爹,父亲家不好过,才迟迟没有媒人。
女方是邻村的,叫张桂香,19岁,媒人是父亲的表姑。
表姑说:侄子,这个张桂香可不是一般人,她的模样我没法形容,反正十里八村没有比她再漂亮的姑娘,不光人漂亮,还心灵手巧。
表姑说着话,拿出了一双鞋垫,上面绣着鸳鸯,活灵活现的,惟妙惟肖。
表姑说:张桂香送给你的。
父亲接过鞋垫,放到鼻子下闻了闻,似乎闻到了让他心花怒放的气息。
那天晚上,在表姑的安排下,父亲和张桂香见面了。
表姑没有说谎,张桂香确实漂亮,漂亮的让父亲有点自卑。
过完年,正月初四那天,父亲和张桂香定亲。初五那天,父亲一大早就去村口等班车,工地初六开工。
张桂香来车站送父亲,她泪眼汪汪,扑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父亲说:外面什么人都有,花花世界,你在外面,不能做对不起我的事,我为你守身如玉,你也要为我守身如玉。
父亲憨厚笑着说:你放心吧,这辈子,我只对你一个人好。
班车来了,父亲一步三回头上了班车,张桂香追着班车跑出去很远。
父亲没有文化,他想给张桂香写信,诉说思念之情。有一个工友,读过书,父亲让工友代笔给张桂香写信。
张桂香也没有文化,她让村长帮忙,代笔给父亲回信。两个人的感情,在他人的帮助之下,通过书信沟通交流,随着时间的过去,虽然他们不在一起,却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
这天,父亲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干活,有人喊父亲的名字,说在宿舍,有一个女的找他。
父亲在一旁的水桶里,胡乱洗了洗手,洗了洗脸,心里想着,谁会来工地找我呢,我没有熟人,还是女的,不是她找错人了吧?
父亲带着疑问,回到了宿舍,喜出望外,来找他的人,正是张桂香。
工地管事的领导,特意给了父亲两天假,还预支了部分工资给他,让父亲带着女朋友去市里转一转,去避暑山庄看一看。
父亲带着张桂香去了市里,他们逛百货大楼,逛避暑山庄。
张桂香在承德游玩了两天后,父亲送她去了班车站。
曾经,张桂香送父亲,现在,父亲送张桂香,角色变了,心情没变,他们依依不舍分别,父亲追着班车跑,张桂香把头从车窗里探出来,回头看父亲,眼泪滴滴答答。
父亲挥手说:你等我,等我有了假期,我回去看你。
张桂香说:你别骗我。
父亲说:我不骗你。
张桂香还想说话,售票员阿姨大声呵斥她:别把头探出去,很危险,缩回来。
随着车窗玻璃关闭,两个人被分开在了两个世界。
张桂香再次见到父亲,是在一个多月以后,不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也不是在建筑工地上,医院里。
那天,工地主体工程完工了,父亲和其他几个工友,清理建筑垃圾。父亲在楼下清理砖头瓦块,忽然,一根三四米长的钢筋,从高处坠落而下,奔着父亲的头砸了下来。
父亲身后,有一个女工友,她是在厨房做饭的,正式工,为了多挣点钱,也来清理垃圾。
父亲没有发现危险,女工友发现了,提醒父亲躲一躲已经来不及了,女工友冲着父亲狠狠踹了一脚,父亲应声倒地,钢筋没有砸在父亲的头上,砸在了他的后背上,钢筋是垂直坠落的,惯性使然,扎进了父亲的后背,父亲因公受伤。
后来,经过调查,是楼上打扫卫生的工友,安全观念意识差,把钢筋从窗口随手扔了下去,才致使父亲受伤。违反工地安全操作规定,单位给了那个工人严厉的处罚。
单位派人去乡下通知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通知了张桂香,他们一起来到了承德。
医院住了十多天,都是张桂香伺候的,爷爷奶奶第二天就回去了。
爷爷奶奶只有一个儿子,是他们的宝贝疙瘩,父亲出院后,爷爷奶奶不让父亲去承德上班了,他们宁可穷一点,也要让父亲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单位按规定给了父亲补偿,父亲出院后,和张桂香一起回了家。
父亲的年龄不小了,张桂香也到了出嫁的年纪,爷爷奶奶想给他们完婚,却遇到了阻力。
阻力来自张桂香的父亲。
当初,父亲有工作,将来还可能成为正式工,才不嫌弃父亲家里穷,同意把女儿嫁给他,可时过境迁,父亲没有了工作,又成了一个农民,他反悔了。
他弯弯肠子多,不明说,提出苛刻条件,要了大数额彩礼,还外加了一些附加条件,是想让父亲知难而退。
父亲明知他是故意刁难人,可家里没钱,只能暗自磋叹,无可奈何。
张桂香的父亲,这边难为我父亲,那边紧锣密鼓托人,给女儿介绍条件更好的人家。
父亲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张桂香了,不是张桂香不想见父亲,是家里看管她很严,她想出门,势必登天还难。
一个雨夜,父亲躺在炕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头枕在胳膊上,呆呆发愣。
忽然,有人敲打窗棂,父亲问:谁?
窗外的张桂香说:我。
那天晚上,张桂香没走。
第二天一大早,张桂香早早起床了,她像过门的儿媳妇,不声不响做了早饭,爷爷奶奶吃着张桂香做的早饭,眼里含着幸福的喜泪。
张桂香的父亲,第二天早上,才发现女儿悄悄溜走了,还一夜未归,他气势汹汹来找女儿。
张桂香大声叫喊着,唯恐别人听不见:反正我现在已经是他的人了,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我可以跟你回去,但我这样了,肯定没人要我了,只能等孩子生下来,我和孩子过一辈子。
父亲被女儿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力改变发生过的事情,只能接受现实,答应让张桂香嫁给我父亲。
举办婚礼要花钱,给张桂香家彩礼也要花钱,爷爷奶奶跟亲戚朋友借遍了,还是没有凑够数。
父亲去了承德,跟曾经的工友借钱,工友们很够意思,都帮助了父亲,尤其是那个曾踹过父亲一脚,救了父亲一命的女工友,不但借给了父亲钱,还送给了父亲两个被单,一个暖瓶。
父亲是二十二岁那年的冬天,与张桂香结婚的。
婚后,张桂香和我父亲一起下地干活,一起洗衣服做饭,虽然他们的日子不富裕,却很幸福。
婚后第三年,我出生了。
有了孩子,父亲高兴,可我母亲的奶水严重不足,经常饿得我夜里哇哇大哭。
父亲和母亲商量,他要出去打工,我会慢慢长大,随着我年龄的增加,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他们还想让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要供我上学,上高中,上大学,我能上到哪里他们供我到哪里。
母亲同意了。
父亲离开了老婆孩子,只身再次去了承德,只有在承德,他还有几个熟人。
又是那个曾踹了我父亲一脚的工友,给了我父亲帮助,食堂扩建,需要一个打饭的,我父亲留在了食堂。
父亲在食堂工作了三年多,还清了外债,手里还有些剩余。如果父亲继续留在食堂,他的故事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可能要换另一种写法,可父亲离开了食堂。
爷爷去世了,家里只有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生活上多有不便,父亲以家为重,再次离开了承德。
回到家后,父亲知道,靠几亩山地,想过上富裕日子,是不可能的。他围着山丘走了三天,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种庄稼种果树。
父亲想到做到,他去县城供销社买来了果苗,把以前种庄稼的田地都栽上了果树。有了果树,不能再种庄稼了,第一年还好,家里有点余粮,到了第二年,余粮没有了,一家人吃饭成了问题。
母亲回娘家借粮食,被父母奚落了一顿,他们说:当年,我们不同意把你嫁给他,怕的就是你过苦日子,怎么样,现如今连吃饭都无米下锅,你看上了他哪点?
母亲说:我是回来借粮食的,不是听你们训斥的,借,给我装粮食,不借,给我一句痛快话,我去找别人借。
母亲把一条布口袋扔在了地上。
姥爷一边叹气,一边拿起布口袋,给女儿装粮食。
有了姥爷姥姥的帮助,我们家才熬过了几年苦日子,直到果树开花结果了,我们家才有了出头之日。
那几年,水果收购价钱贵,还丰收,我们家一下子从最穷的家庭,变成了全村最富裕的人家。
父亲没有忘记,当年帮助过他的工友们,他雇了一辆拖拉机,拉着新鲜的水果,去了承德,免费送给曾经的工友们吃。
工友们说,这样好的水果,如果拿到承德来卖,一定有人争相购买,价钱也会更高。
第二年,父亲没有把水果卖给收购站,雇了好几辆拖拉机,拉到了承德。
在工友和曾经领导们的帮助下,那些水果没用几天,就销售一空,比以往多卖了不少钱。
就是那几年,我家攒下了一些钱,还翻盖了旧房子,搬进了新家。
看我家靠果树过上了好日子,村里人羡慕,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果树,我父亲有经验,无私帮助他们,免费传授经验给他们。
后来,父亲还建立了一个水果加工厂,生产水果罐头,帮助大家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再后来,随着南方的、国外的各种水果进入了北方,进入了农村,我家的果树虽然收成还可以,却卖不上价钱了,罐头加工厂,因为设备陈旧落后,产能很低,也被迫管门倒闭了,我家的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七八成。
母亲开导父亲:孩子爸,你不用上火,咱家的钱够咱们吃够咱们花了,孩子也大了,你也应该歇一歇了。
父亲拉着母亲的手说: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么多年,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我忙着挣钱,很长时间没有去拜访他们了,我想去看看他们。
父亲带着母亲去了承德。
昔日的建筑单位,已经大变样了,一栋气派的办公大楼,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之下,更显威武。
当年的那些工友,有的退休了,有的被调到了外地。经过打听,父亲打听到了,那个当年踹他一脚,救过他一命的那个女工友的情况,她退休好几年了。
父亲和母亲去了女工友家,见到了她的儿子和儿媳。
他们告诉我父母,她已经去世了,是去年走的。
父母很是难过,对着她的照片,深深鞠了一躬。
临走的时候,父亲告诉工友的儿子:当年,是你母亲救了我一命,她是我的恩人,以后你有事了,别忘了告诉我一声,能帮到你的,我一定尽力。
父母在承德逗留了三天,他们故地重游,去了当年他们曾经去过的百货大楼,那里已经不是百货大楼了,新建筑拔地而起,漂亮而壮观。
他们去了避暑山庄,那里还是历史气息浓厚,让人身临其境,不禁就想到了以往的峥嵘岁月……
父亲的这一辈子,遇到了很多个贵人,第一个是亲戚家的儿子,如果不是有他帮忙,父亲去不了承德工作,母亲也不会嫁给他。
第二个贵人是母亲,母亲不嫌弃父亲家里穷,义无反顾跟了他,成就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第三个贵人是踹了父亲一脚,救了父亲一命的女工友,同时,她也是我的贵人,如果不是她,不可能有后来的我。
父亲的贵人还有很多,姥爷姥姥也是他的贵人,那几年,如果不是姥爷姥姥,我们家不知怎么熬过来。还有那些无名工友,他们也给过父亲很多的帮助,在这里,我代表父亲,一并感谢!
通过父亲的经历,我明白了,人活一世,除了自己要努力,还要有贵人相助,正是有了很多的贵人,我们的生活才能战胜苦难,拥有曙光,贵人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