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在开国上将中居于首位的萧克,为何后来长期
TUhjnbcbe - 2024/9/30 9:06:00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这对一路征战的革命者们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事,毕竟这是一份荣誉、一份肯定。

不过对负责评衔的相关人员来说,却有那么几分头疼,因为必须要全面了解众多开国元勋,才能综合多个维度评出合适的名单,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而且各个等级名次如何排、谁来做第一,也需要细细考究。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要不产生矛盾,那个排在第一的人,就必须要让这一级后面的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后来评选出来的结果,还真的做到了这点!

第一元帅朱老总,一直以来都是人民军队的总指挥,这个毫无争议;第一大将粟司令,军事能力突出,战功极其耀眼,别人也没话说。

而第一上将萧克,资历相当惊人,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要知道红军一共就三个方面军,他这时候已经是很多人的上级了!后来的八路军时期他担任了师副师长,当时八路军也就三个师:

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师师长贺龙,换句话说,正、副六个师长除了萧克都是元帅。光这两个职务摆在这里,萧克排第一,其他上将也闹不起什么情绪来。

不过奇怪的是,萧克后来的军政生涯却一路走低,建国后甚至长期靠边站,这是为何呢?

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与上级贺龙的关系不太和睦,在红二方面军尚未正式组建时,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年就共同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红二军团军团长是贺龙,红六军团长是萧克,此时还算平级。

面对国民党大兵压境,贺龙和萧克有不同的想法,贺龙想的是要进行运动战,适当的时候还要主动出击,但萧克认为眼下还是保住根据地为主要任务,进行防御即可,不过萧克有任弼时支持,部队最后还是沿用了传统的阵地防御战法,开展内线保卫战。

这样的打法其实就是拼消耗,国民党耗得起,苏区耗不起,因此防线逐步被突破,红军的生存空间渐渐变小。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贺、萧二人集结了八个团的兵力想要在后坪镇吃掉国军突出部李觉19师。

他们的计划是用一个团驻守后坪镇东的鸡公垭高地,其他兵力则在周围埋伏。等敌人渡过澧水准备围攻该高地时,趁着敌人构建防御工事的空隙,伏军突然杀出将敌人歼灭于河谷之中。

这个作战方案没什么问题,然而敌人将要渡河的那个夜晚突然下起了暴雨,敌师长李觉就命令部队暂驻原地。在鸡公垭高地等待的红六军团战士苦等敌人不来,以为是计划已经泄露,再加上不想在暴雨的山头过夜,就后撤了15里,仅留下少部分人警戒。

第二天一早李觉带人悄悄过澧水,占领了鸡公垭高地,这让萧克非常惊讶,他连忙组织兵力前去争夺,可几次都无济于事。眼看强攻不行,萧克就带着一部分兵力想要从左翼去包抄。

但这样就让李觉发现正面部队的攻击力减弱,进而发起了反攻。他们这次攻势很猛,一直打到了红二军团指挥部前,是贺炳炎拼了命才把这股敌人打退、保护了贺龙的安全。萧克的包抄计划也没有成功,敌人占据高地,利用地形优势压制得他们寸步难行。

这时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国民党26师已开到左近,随时会加入战斗,萧克眼见无法扭转战局,就率部先行退出了战斗。贺龙那边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消息,还在苦苦相持着,眼看敌人越围越多,他也只能下令撤退,部队因而付出大量伤亡。

贺龙因为此战认为萧克打仗不老实,后来他在翻看萧克的作战报告时,发现萧克并没有检讨警戒鸡公垭高地时的玩忽职守,并且萧克还觉得此战只是平手而非战败,这就让贺龙对其的感觉更不好。这些想法延续了很久,因此长期以来二人的私人关系都不和睦。

当然,私是私公是公,贺老总后来成为了萧克的直属上级,也没针对过萧克。但是萧克后来在长征中却胡乱接受了张国焘的任命,让人大跌眼镜。

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见自己兵强马壮就起了错误心思,历史证明了毛主席才是正确的,可当时毛主席面临的压力却是空前的,多年后面对斯诺的采访,主席回答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就是这一段斗争。

后来红一方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南下,三大主力中最后进行长征的红二方面军于年在甘孜跟红四方面军会师。在欢迎会上,贺龙在张国焘发言前半开玩笑地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就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贺老总的话让张国焘老老实实地发言,也能看出贺老总的思想觉悟。可萧克就有点不一样,他自己回忆录中说,两军会师后,张国焘不断派代表来找自己单独谈话,言语间都说南下如何正确、北上如何错误。

萧克搞不清事实真相,就稀里糊涂接受了张国焘的任命,成为红四方面军31军军长。虽然他事后表示过纯属无意之举,但也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后续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萧克自己也没能把握住机会,并且是两次。年萧克这个师副师长被派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军政委员会书记。

冀热察面积很大,包括冀东、平西、平北三大块,如果顺利,再创造出一个“晋察冀”那萧克的功劳就大了,出发时他自己也作诗: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内心是想要大干一场的。

可当他刚到达冀热察没多久,日寇就打下了广州,战略重心回归于华北对付八路军。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挺进军主力再去冀东发展,那战线就拉得很长,容易被日寇分割击破,所以总部要求萧克先以巩固平西为主,不再扩大根据地。

这让萧克很沮丧,他转而将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在平西的几年他写下了20多万字的军事小说,加上先前已写的,初稿共有40多万字,他拟名为《罗霄军》,后改成《浴血罗霄》。

写小说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他把重点用在主业上,很可能平西等根据地的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像冀东就是李运昌等人独自在搞,没有得到主力支援也搞得有声有色。

李运昌可以,萧克只要有办法也能搞出点东西来。可惜,他没去做,最后冀热察挺进军被撤销,冀东、平北、平西直接归晋察冀领导,萧克也调任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

这时候他跟另外两位副师长的差距就已经出来了,师副师长聂荣臻领导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师副师长徐向前参与了山东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而萧克就这样错失了第一次机会。

第二次机会也没过太久,年6月晋察冀军区重组了野战军,萧克担任野战军司令员,当时晋察冀的情况有点类似华东,如果萧克能率部打出几个经典战役,那他成为华北的粟裕也完全有可能。

然而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接连失利,晋察冀野战军损兵折将,张家口、承德失守后,晋察冀与冀察热辽地区的联系也被敌人切断,萧克这个野战军司令员自然就成了问责对象。同年12月晋察冀军区再次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

直到年4月朱老总亲临晋察冀军区指导工作,晋察冀野战军才再次组建,由杨得志担任司令员。

萧克后来就被任命为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直到平津战役结束才到第四野战军担任参谋长。四野南下之时基本没再遇到什么重大战事,他也就没有获取重大战功。

建国后,萧克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他的直属上级是时任国防部长的彭老总。

年2月,萧克就军队建设的问题给彭老总写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偏偏他的意见与彭老总是相反的,也不符合当时军中的主要思想。因此彭老总认为他实质上是教条主义。同年的军委扩大会议,萧克就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之一。

这几大原因综合下来,萧克就开始了长期靠边站的生涯,不过对于这些,他本人还是看得挺开的,他还有两个特点:长寿、文学成就高。他是在年去世的,享年岁,过百岁的开国将帅可不多!

而且他的《浴血罗霄》,在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个荣誉也是绝无仅有!

#开国将帅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开国上将中居于首位的萧克,为何后来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