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皇帝为了政治目的在河北承德修建了皇家避暑山庄;历代帝王、太后、妃子们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住在这里;从康熙到乾隆,统治者在承德办成了很多大事;可以说这里是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既然如此重要,肯定要住得舒服了;于是从避暑山庄从开建的那天起,统治者就非常花心思在山庄的设计上;特地引入江南水乡的风格元素;这不仅仅是皇帝个人喜好,它还有一个特殊目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康熙十二年,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刚刚控制住南方“三藩之乱”的形势,康熙把握时机北上巡视,预备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方对付准噶尔;他在蒙古中心地带看中一块战略要地,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下令清朝皇族每年都要来此“秋狝”,即打猎;同时八旗部队也在此进行军事演习;
建立木兰围场不仅是军事目的,还有在其他方面的考虑;因为清代流行天花,尤其是北京紫禁城内是易感染的区域,外地各国使臣都不敢进宫朝见皇帝;于是,康熙颁布旨意说,使臣们可以趁皇帝出宫打猎这段时间觐见,这个制度称之为“围班”;接见外宾总要有一个场所吧,所以,从清皇宫到蒙古木兰围场,清廷修建了许多行宫,一来方便皇帝带着后妃们前来居住;二来用于外交场所;所有这些行宫之中,皇帝最喜欢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花心思把这里打造成第二个紫禁城。
康熙和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办成很多国家大事,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从康熙至乾隆,他们在位期间先后在此接见了藏族、高山族、以及哈萨克族的首领与使节,为实现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清史稿》记载,在乾隆朝,承德避暑山庄更多次作为统治者接见外宾场所;乾隆二十四年,帝恩准蒙古准格尔的一支部队迁入承德避暑山庄内居住,将其安顿在热河行宫之中;此举意味着该部队成为了清朝的部族;这么做一方面彰显了我大国对少数民族的友好与热情;另一方面对多民族融合、促进历史发展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既然承德避暑山庄被清代统治者第二个政治中心,又年年奉太后、带领大批后宫妃子在此居住;山庄功能众多,集办公、娱乐、休闲于一体;它的建造自然不会简陋;康熙至乾隆,统治者历经三代精心建造承德避暑山庄;如今看到山庄分为宫殿区、平原区、山区以及湖区四个部分;其中,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朝政、生活起居、举行庆典的地方;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内共有8个小岛屿,它们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远远望去,碧波荡漾、洲岛错落、层次分明;平原区位于最北边的山脚下,这里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沟壑纵横、山峦起伏,众多寺庙、楼阁点缀其间;整个山庄将南、北的建筑风格充分融合起来;不难看出,统治者特地引入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场景;康熙还对每一处景点题字;这样做除了表达统治者对江南一带的喜爱,还有宣扬清朝时期所提倡的“满汉一家亲”的理念。
清代从康熙至乾隆,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换来了一个朝代的盛世;乾隆时期,我国民族融合达到空前的规模;而历代统治者一直提倡的“满汉一家亲”理念,有效地缓和了矛盾;所以说,康乾盛世的到来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