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有庞大宫殿、寺庙群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地区
承德是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大规模建设,构建了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主体的庞大宫殿、寺庙群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承德以北的面积辽阔的坝上围场地区,则是当年清王朝圈定的围猎场所,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特别是初秋的草原森林五彩纷呈,是摄影爱好者眼中的天堂。承德东南部的雾灵山则是京东第一高峰,当年是清东陵的风水屏障,严禁采伐林木,所以保留了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和山色风光。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内。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年),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占地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2倍,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仅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就长达万米。
借助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避暑山庄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形成了南侧宫殿区、东侧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整个山庄设计模式与中国西北多山、东南多水的总体地势相吻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其中有康熙皇帝以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皇帝以三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史称“康乾七十二景”。
清朝的康熙皇帝及乾隆皇帝,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z、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素有“第二个政治中心”之称。众多历史文化遗迹的完好保存,使承德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区”和“十大名胜”之列。承德市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又位于古北口外,称外八庙。
这些建筑群陆续建于清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由于清初统治者奉行扶持喇嘛教,以笼络西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外八庙多仿照西藏、新疆的喇嘛寺庙的风格,气势宏大、富丽堂皇,融华夏多民族文化,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之大成者,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成就。同时也是清王朝加强统治,巩固全国统一的思想体现,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一说。
外八庙现有6座对外开放,分别是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年,承德整合旅游景区为四大景区,除避暑山庄景区外。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整合为布达拉行宫景区;普宁寺、普佑寺整合为普宁寺景区;普乐寺、安远庙、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整合为磬锤峰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