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初至今不宜过分开垦砍伐的古代承德地区
TUhjnbcbe - 2025/5/22 8:53:00

清初至今:不宜过分开垦、砍伐的古代承德地区

引言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古代承德地区的造车技术。早在隋、唐、五代时期,居住在燕北的奚族人就善于制造车辆。《新唐书·奚传》有奚人“环车为营”的记述。李商隐《为荥阳公贺幽州破奚寇表》记载,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奏破诸奚部落,俘获物中有奚车乘。可见唐代是人造车技术已很高,数量很大,并用于作战。

遭受破坏的首先是森林。辽、金时期这个地区的森林虽然开始砍伐,但数量不大。元代在大宁路设伐木官,说明采伐量就比较大了。明代开始,森林原始状态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南部地区,破坏更严重。《钦定热河志》云:“近边诸地,经明嘉靖时胡守中斩伐,辽、元以来古树略尽。然山中尚多松......”清初建木兰围场之前,森林还很多,后来官方和私人采伐日益加剧,承德北部森林也逐渐减少,商人自围场、隆化一带“伐巨松成段,散置河干,遇积水涨则顺流而出山”汪灏:《随銮纪恩》。加上口外皇庄的大量设置和关内移民的到来,到乾隆三十年年,便“垦遍山田不见林”了。

咸丰以后,木兰围场林木也开始大量砍伐,同治六年年设木植局,专采卖木料,从年至年,清内务府从英图围等3处砍树36.5万株,通过伊逊河运往北京和承德。到民国和日伪时期,军阀、土匪又滥加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承德地区原始林已保留很少,仅剩一部分次生林了。目前承德地区的森林,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重新栽植的。草原也随之遭受破坏。这一方面是由于森林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草地的生长条件;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过量开垦种植和实行掠夺性放牧所造成。谈到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承德历史上两次盲目开垦的历史教训。

第一次是清初圈地和移民与皇庄滥垦。热河皇庄是顺治二年年便开始设立的。康熙初,关内圈地因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有所限制,而口外圈地仍有增无减。到康熙末年,口外皇庄达所《热河园庭则例》卷一二。

雍正年间,皇庄不仅继续增加,所经营的土地又增加一倍多。除内务府限定的土地亩数外,庄头们又沿山大量过度垦荒,每年都查出新垦的土地。至此,口外皇庄达所,共占地50余万亩荣士第:《热河皇庄初探》,引《内务府则例》会计司卷一,每年可交粮3.4万余石。除皇庄以外,山东、山西、河北大量移民来至口外,有的长期居住下来,有的春季搭棚暂住进行播种,夏季来“耪青”,秋后又回关内。

这样一来,滦河流域各处谷地大部分森林、草地变成农田。口外土地的开垦,在清初确实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不仅可供热河山庄、木兰围场、御道沿途行宫大量官兵用粮,而且可以输往内地,特别是在接济蒙古,安定北方情绪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也由此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顺治初设皇庄到嘉庆年间,约年左右,口外自然生态便发生严重不平衡。本来,承德地区土壤适于林木和牧草生长,南部是棕色森林土;中部丘陵多褐土,母质以沙质黄土为主;围场等地为山地黑土,虽然肥力很高,但质地松疏,山上林木草地一破坏,便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所以,到嘉庆七年年十月热河总管奏报,因河水涨发,滦平县地亩冲刷亩。嘉庆十一年年又奏,“各庄头地亩被冲、沙压、石盖不能耕种”。后经查核,早在乾隆二十七年年、三十五年年、四十五年年、五十七年年等,5次报过的冲刷地即达顷多。嘉庆六年年又有庄头报称水冲地顷有余《热河园庭则例》卷一。

自然规律是不能违反的,否则,就会受到严重惩罚。这样,清初,已开的土地只好抛荒,重新变为草地。第二次历史教训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本来,清代抛荒的土地许多恢复为草地。特别是围场地区,由于是皇家猎苑得到特殊保护。但到光绪年间,由于清帝多年并不行围,当地野生动物又大量减少,便下令开围种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年前后,对围场再次大量开垦,变草地为农田。这在当时,确实解决了不少粮食问题,围场县玉米亩产可达公斤以上。但此后该县粮食产量便逐年下降。

从全区来讲,每人年持有粮食年只有81.5公斤,年到年间,一直持有到多公斤。就农业本身讲是有很大成绩的。但畜牧业却因此三起三落,很不稳定。年,全区大牲畜增长到50多万头羊,年增至多万只。此后便开始下降。年,大牲畜降到42万头,羊只数量的发展速度也显著减慢。3年调整之后,又有所上升,年羊只数量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达多万只。但到1年以后,又出现下降局面,特别是羊只下降严重,到年下降到万只,比年减少71万只。

三中全会以后,实事求是地落实各项政策,才又重新开辟了新局面。如果从草原退化情况看,潜在的危险则更大。目前,承德地区有草原万亩,占河北省草原面积的66.3%,是本区一大优势。但是,草原退化、沙化情况极为严重。新中国成立初草植被达可植面积的90%,现在已下降到70%;草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初是70-80厘米,亩产-公斤,现在只有30-40厘米,亩产只50公斤左右。坝上沙化草场达42万亩。丰宁坝上有三大草滩,即大滩、鱼儿山滩、南小河子滩,新中国成立初共有草地89.6万亩,由于过分开荒,现在只剩16万亩,减少82%.原围场御道口公社桦树林大队,新中国成立初只有3个不大的沙包,现在5-10亩的大沙包61个,5亩以下的沙包达个。

当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是有的,特别是植树造林,成绩很大,目前,全区有国营林场69个,国家对农民造林又加以辅助,采取了飞机造林等办法。坝上地区解放以来所植各种树木生长良好,落叶松、白桦、獐子松,浓淡分明,不仅形成大面积森林植被,而且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承德地区接近喀尔沁沙地,北最大风速可达34米/秒,全年平均风速为4.4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历年平均可达53天,从喀尔沁沙地7小时便刮到张家口。坝上森林与张家口相接。如果这片森林搞得好。

数年后,北京气候可望大改变,风沙可望大大减少。清初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说明,承德地区土地不宜过分开垦,违反这个规律不仅给当地带来损害,夺去当地人民衣食之本,而且对北京自然气候等方面也会带来严重威胁。承德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林牧资源。目前,领导部门已确定该区以林为主,兼营畜牧和农业,这种方针是符合历史经验和该区自然特点的。林业和草原对北京的自然影响已如上述,继续抓好这两项事业,若干年后北京会受其益。而畜牧业的发展与北京人民生活也有极大关系。

当前,北京肉食还是以猪肉为主,从科学的观点看,过多食用高脂肪肉食对人体并不甚好。如果把承德地区作为北京肉食的重要基地,从该地大量输入牛羊肉,会有利于改变北京人民的食品结构。承德坝上地区的林牧价值虽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它的风景旅游价值却未见引起注意。目前国内游览区大都是文物古迹、名山大川,森林和草原旅游点尚未大量开辟。这是由于,这些地区一般离内地遥远,交通不便。承德围场坝上风景,早在清代就引起皇室注意,康、乾、嘉几代每年都在围场举行秋狝大典,固然为习武练兵,但很大程度也是受了那里自然风光的吸引,以至年年往返,屡游不厌。

围场的自然景观是极为奇妙的。接坝地带沟谷纵横,河流交布,红柳、白桦,名草奇卉,不绝于路。坝上林区,更是色泽艳丽,浓淡相宜,浩浩林海,一望无际。塞罕坝以北和西部便是茫茫草地。七八月间,青草如茵,百花开放,黄牛白羊,点缀其间,远山近水,青天白云,加上镶嵌于碧草之间的高原平湖,真使人流连忘返。目前,京通线已修到围场县四合永,从北京至围场一日可达,围场至坝上的公路状况基本良好,只要在沿途设几座饭店,坝上修几所简易旅馆,便可成为国内消夏旅游胜地。

结语

总之,承德地区的发展与北京有极大关系,建设得好,在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各方面都会给首都带来极大好处,承德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也会因之被带动起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初至今不宜过分开垦砍伐的古代承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