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70号middot历史的足迹一次
TUhjnbcbe - 2020/10/27 10:31:00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了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在关键时间节点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

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府在乌兰浩特(王爷庙)成立。这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区走向光明未来的历史转折点,也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伟大实践的光辉起点。70年来,在中国共产*的英明领导下,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从今日起,我们推出《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动事件历史的足迹》专栏,以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点,追寻内蒙古民族解放和发展建设的历史辙痕,聚焦内蒙古大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栉风沐雨与波澜壮阔,讴歌草原儿女永远心向*的激情与豪迈,重温历史,不忘初心,奋力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现在位于承德市翠桥西街东口的观彩楼,在“四三会议”召开时,这里是中共原热河省省委机关办公楼。

4月的承德,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来到这座城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武烈河穿城而过,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灵动和清新。

承德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为热河省省会。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会有许多内蒙古的游客,循着先辈们的足印,前来探寻那段并不久远的历史。

92岁的尹忠老人正在为记者讲述当年有关4.3会议的回忆。

时光倒回年4月3日。这一天,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在承德举行,这就是著名的“四三会议”。会上,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

71年后的今天,依然是4月。92岁的尹忠老人依稀记得那段远去的岁月。老人的心里装着一座老承德,人称“承德活地图”。由他靠回忆亲手绘制的“热河街御路全图”,如今就挂在承德市的规划展览馆里。承德市档案、文物、地名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经常登门向老人请教史料上没有记载的承德往事。“四三会议”召开时,他还是个21岁的小伙子,当时住在市区的五条胡同附近。在他的记忆中,那年,承德确实来了一些生面孔。4月2日那天,在当地有名的饭馆,他的一个好朋友连结婚喜宴都没订上,原因是饭馆要招待参会代表。多年来,他一直认为那些生面孔就是“四三会议”的代表,而朋友预定酒席的饭店则是代表们吃饭的地方……九旬老人久远的记忆难免模糊,但是这次会议却被永久地铭记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史册中。

内蒙古*委*史研究室副研究员薛智平告诉记者:“‘四三会议’是内蒙古近代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结束了自清代以来内蒙古东、西部地区被清王朝、北洋*阀和国民*分割统治达数百年所造成的割裂局面,使内蒙古的民族解放运动乃至内蒙古革命形成统一的力量,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和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为建立内蒙古自治*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这是中国共产*的民族*策和统一战线*策的胜利。”

城镇化让古城的面貌日新月异,寻找历史的足迹变得有点困难,而古旧建筑则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位于承德市翠桥西街东口的观彩楼,“四三会议”召开时,是中共原热河省委机关的办公楼。矗立于喧闹市井的观彩楼,无声地串联着历史和今天。

担任过承德市*史研究室主任的邓一民老先生为记者讲述自己主编的《热河革命史》中,有关“四三会议”的内容。

走访过程中,记者一行拜访了邓一民老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担任过承德市*史研究室主任,如今已经80岁高龄。当他得知记者一行是专程来承德寻找历史足迹时,立即将自己主编的《热河革命史》拿了出来,嘱咐记者一定要转送给内蒙古日报社留存纪念。书中记述,“‘四三会议’也是热河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不仅解决了热河的蒙民问题,而且巩固发展了热北地区,为后来冀热辽中央分局和热河省领导机关迁往热北奠定了基础”。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承德市大小旅行社的跨地区精品旅游路线里,赤峰市的喀喇沁旗、克什克腾旗和锡林郭勒盟等地成为“草原盛宴经典自驾车之旅”中的热门目的地。

抚今追昔,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是一段或一部历史的重要组成,而创造这段光辉历史的先辈们的精彩故事,将永远激励后来人去奋力续写新的辉煌……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丹高娃路兴朝波马建荃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李珍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70号middot历史的足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