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树茂,绿树成荫。”论林,承德有着“华北绿肺”之称,拥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7%。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0处省级森林公园于市内大面积分布,经济林、苗木花卉达上千亩,仅塞罕坝森林公园林地的面积就为万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创业者的战场,是离北京最近最美的地方”这是人们对于塞罕坝的描述与向往,话每至此,郑雪碧的言语中总流露出一份自豪之情。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论水,承德极为丰沛,市年均自生水量37.6亿立方米,境内拥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京城一杯水,半杯源承德”。平均每年,承德市向京津等地供水实现18.94亿立方米,占承德全市水资源总量的50.4%。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论景,塞外承德有着赏不尽的自然与人文风光。避暑山庄、普宁寺、普佑寺、小布达拉宫远近闻名,丹霞地貌造就而成的棒槌山、双塔山、罗汉山、蛤蟆山惟妙惟肖。身处佟山、罗汉山等48处山体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更是可以恰如其分地体验到那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惬意。而位于北京与承德间的滦平白草洼森林公园也因层峦叠嶂、水流清澈,奇花异草遍地、珍稀动物成群,吸引着京城游客的前往,络绎不绝。
保护生态,确保生态与旅游协调发展丰富的森林、水源与景致资源是承德百姓享有幸福的前提与保障,与此同时,热情好客的承德百姓也希望将这份幸福与那些欣赏、向往、寻觅幸福的都市人共享。为此,承德市委、市*府期待通过“旅游”搭桥,建立起承德与各地百姓共同追寻视觉与精神体验的桥梁。而承德旅游的发展前提与保障是什么?是生态。郑雪碧深知,生态是承德最具优势的生产力,也是承德在旅游资源领域最大的竞争力。“我们要在承德的自然优势之上,下活、下好生态这盘棋,以此带动承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问题一直被业内人士所
承德市每年至少因拒建项目减收50多亿元,为保护生态增支70多亿元。对此,郑雪碧的立场异常坚决。“一方面,我们坚持污染项目无论可以贡献多少税收,坚决不上。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企业无论贡献多大,坚决关停。另一方面,承德市将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强调绿色发展,打好工业污染、燃煤削减、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和油烟排放‘五大治理攻坚战’。”
而对于承德森林与水源的维护,郑雪碧的话语坚决果断。他指出,对于森林的维护,承德将进一步构筑坝上防风固沙林区、北部水源涵养林区、中部水保经济林区和南部经济林区的“绿色屏障”,实现年造林绿化万亩,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对于水的维护,承德将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及涉水景点工程建设,同时做好水库、湿地、城市水系、自然河湖等水利风景区建设。
尝试新业态,有效解决旅游既存问题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着承德旅游产业的发展。但仅仅依靠生态环境吸引八方来客行不行、够不够?“不够。”郑雪碧坦言,承德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气候原因,一年中“半年忙、半年闲”的问题依旧棘手。为改变这一状况,承德市在“生态利用与维护”并驾齐驱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以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拓展现代旅游新业态,加快高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谈到具体的实践措施,郑雪碧告诉记者,承德市已开始重点打造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隆化温泉、围场—丰宁森林草原、兴隆—宽城塞外山水等5大精品旅游板块。同时,开始在休闲度假领域大施拳脚,希望通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健身、冰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把承德独特的森林、温泉、湖泊、草原等自然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结合起来,建设名副其实的休闲之都。此外,以皇家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剧《康熙大典·鼎盛王朝》与文化大戏《帝苑华梦》的推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游客在承德的停留时间,同时,有效打破了承德以往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尴尬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承德市委、市*府所推出的一系列对于旅游新业态的尝试与探索,成为当地旅游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年,承德接待中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0%。对此,郑雪碧心怀慰籍,并对未来充满愿景,“今后,承德将按照打造‘京北瑞士’的目标前进,建设休闲之都,让这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游客在此,一年四季皆可游。让承德真正成为当地百姓与八方游客寻找、实现幸福的理想地。”
——————————————————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