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承德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这座城市里
老承德街的印记越来越少
但那些曾经的记忆
却在承德人心中
永远无法抹去
今天
我们就跟随九旬高龄的尹忠老先生
一起走回那些已经消失的
老承德街的四合院里
说说老承德街的四合院?尹忠
当人们一提起四合院,就要夸奖北京城的四合院是那么气派,像崇文门区、宣武门区、鼓楼、地安门、东四、西单等地四合院是怎样好。我今天要说说咱们老承德街里的四合院,我出生在承德老街,现在已经九十多岁,就从我记事儿说起,咱们承德的四合院建筑,也曾经辉煌过。
承德主城区老照片
我记得在小时候,我姥姥家住在南营子中街二条胡同路东,就是一处四合院,因为我姥爷是清朝光绪年间内务府官员。我姥爷是满族人,在热河行营陈设处做事,就是管文物古迹的,人称陈二老爷。本族我管叫陈吉瑞的二舅父,是个商人,在南营子温家沟儿里住,也是一处四合院。
承德老照片
据我的记忆,在老承德街大小面积、格局不同的院落太多啦,四合院儿集中的地场,应当是这几个地方:
第一,南营子大街主街和中街。从宽胡同(即现在新华路位置)朝北的头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四条胡同、半条胡同、五条胡同、居仁里胡同,这个地段儿是四合院儿建筑最早的,因为多数的先辈都是清朝官员。如钟、舒、蔡、张、陈、闫、傅、于、*、王、富等姓,像咸丰朝的大学士肃顺府就在头条胡同。
第二个四合院集中地段,就是就是避暑山庄丽正门前的南兴隆街、前二道街子、后二道街、都统署门前。和它相邻的老地名有东一条、东二条、东三条、东四条,加上火神庙后街这段,包括现在竹林寺一带。
承德老照片
这里有过官衙热河都统署,还有和珅、刘墉、纪晓岚府,和珅的下人住地和花园。在南兴隆街里有过曾任过热河都统的松筠府,曾任过兵马营主管叫佛尔廓春的府址。在东一条胡同里有过浙江会馆四合院,在其前边有过康熙皇帝的三皇子允祉诚亲王府旧址,在二道街,这里又曾有过康熙十五皇子允禄庄亲王府,和咸丰朝的郑亲王端华府址,这些府址均为四合院格局。
第三个集中地段,应是粮市街、北山、北沟,这地方的北侧就是避暑山庄,在宫墙处可望西大街。这里环境优美、雅静,在北山上曾有过康熙皇帝五子允祺恒亲王府,是处古建筑两进院落的四合院。在粮市街宏济寺寺庙的北侧,有处在坡地建的练功房,后来改作咸丰朝的恭亲王府,这处古建筑在公元年也被拆除。
粮市北沟四合院(尹忠绘)
粮食北沟的四合院,不仅在沟的两侧排列整齐,而且相当好看。都是高门楼青砖灰瓦,有的是一层院,也有的是两层院,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从这可以看出各家的经济生活状况,有富裕户商家的是富丽堂皇,一般住户手艺人、工匠、作行商的,房舍虽然是四合院而就比较简单些其格局就像插图。
这里的房舍都建在沟的两侧,门外有树,院内是鸟语花香的。特别这块儿养鸟的较多,有个特殊的事儿,这条沟顶是山庄的宫墙,其坡地有块儿专有红土,可供养鸟垫鸟笼子。经常看到其他街巷的养鸟户,特意拿着工具专到这里取土。这条沟里有二十多家房舍,在年尚很整齐,把这处四合院老建筑保护下来,可以做旅游景点,结果还是也被拆除了。
承德老照片
第四处集中地段,应是陕西营老街,由早年的小梁胡同开始,朝西有马家胡同、郎家胡同、长盛号胡同、三义庙胡同、小于家沟、大于家沟到梯子山下,这条长街是道路,两侧在早年都是四合院的住宅。
这条街为啥叫陕西营呢?就因为这里曾是由陕西调此来热河街的“绿营兵”的驻防兵营。那街最东头的一处上下四小院组合的大四合院,是苏姓家族的住宅,苏家祖辈人曾是热河行营的总管。朝西有过郎华廷、范槐青、许佩之、孙高年、林润泉、薛桐轩等的四合院。院内有花坛有大荷花缸有养鱼的池子,真是添彩。
设想这条老四合院老街不改成现在的高楼,仍是在古建筑的格局下加以保护,也能建成北京当今的南锣鼓巷景观带一样,是不是更显出承德的特殊古街巷的魅力呢!
承德老照片
第五个集中地段,西大街头道牌楼、三道牌楼、旱河沿、西车市。这里有过热和考棚(贡院)承德府署、丰平仓、振秀书院、热河府学教授署、瑺王府。
文化名人故居:沈默、沈静、胡家鼎、吕松寿故居。柳家胡同的柳升府,常王府胡同儿里瑺王府。这里大榛子沟中段的“热河义学”,这些都是四合院格局的古建筑。民房四合院尚有钱家大院、李统领大院、宣家大院、孟家大院。
还有两处是属于清代的金融机构。一处是现在天泽家园楼区有过光绪年间的“官银号”,一处是现在荣信大楼两侧,早年有处叫“宝德局”,是咸丰年间在热河修的造币厂。当今只有热河道署的遗址存在一部分,被列为保护单位。
当今可能有些地方认识到这四合院是稀缺的建筑,它在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面貌,已经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现在连反映四合院建筑的照片儿都已经少见了,当我们能见到咱们承德著名摄影人季增老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航拍下老街的几幅照片儿,可以说太珍贵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大街一带航拍老照片
我在四合院里住过的四十年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有着许多值得回味的。在四合院居住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里,同院住着六、七家,有的是大杂院就有十家,前院是四家后院是六家。
我母亲教给我管谁家的男人要叫大爷,哪家的妇女叫大娘,把他家的姑娘比我大点要叫姐姐,把他家的男孩叫哥哥,见到他家的最大岁数的老者要叫爷爷叫奶奶,使我从小就早懂得讲礼貌。
在那时候儿,我真见到邻里住着相当容和。谁家有事就能主动帮助,缺少使用东西都可相互借用,谁家有事外出就主动说下,邻居之间加以照顾,院子里的环境卫生大家是主动动手,谁家要办喜事,就都主动帮忙。有的不在一院居住了还要常来往,互相串门儿。有着许多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