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化承德作家田林喜获浩然文学奖
TUhjnbcbe - 2021/6/3 21:05:00

近日

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

“浩然文学奖”隆重揭晓

承德作家田林的短篇小说

《城市温柔》

从部(篇)参赛作品中

脱颖而出

获得短篇小说类

三等奖

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短篇小说获奖作品授奖词

《城市温柔》

作者:田林(河北承德)

《城市温柔》由三则故事组成。作者的叙事能量、该决断时的斩钉截铁,在这里显出了威力。稍带苦涩的“温柔之花”、“乐园”、“鸿门宴”三个独立单元,缠绕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只是呈现的路径是在人们熟悉的常态中,作者严守住通常的秩序和习惯成自然的普遍规则,循序渐进地把人物及其故事逐项消解和安顿下来,奇妙处在于作者不同寻常的点穴和切入,他给足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后,对准过去遗留下的阴影和现实中胶着难奈的困境,从价值观念的根源那里梳理、调试和重建,让人物的心思越来越宽广,心地越来越厚实,最终人人事事获得相对的平衡。作者积极面对、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动精神,即至小说中叙述者自我承受力的拓展,对阅读者具有积极、正面的启发与鼓舞。

浩然文学奖

为纪念当代著名作家浩然先生,继承发扬浩然文学思想和精神,鼓励文学精品创作和优秀创作人才成长,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繁荣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三河市委、市*府决定设立“浩然文学奖”,奖项有:优秀长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散文奖、优秀报告文学奖,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浩然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作者地域不限。首次评奖共有部(篇)参赛作品符合参评条件,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选,年3月20日公布了入围作品名单,共有部(篇)作品入围。4月25日,首届“浩然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5个单项奖各评出一等奖作品1篇(部),二等奖作品2篇(部),三等奖作品3篇(部),优秀奖作品10篇(部)。

第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身影》节目

写作是心的修行

——访承德知名作家、非凡影视公司艺术总监杨田林

主持:王会琴

嘉宾:杨田林

推荐:姬秀春

编审:闫玲

时间:年5月8日晚20:00-22:00


  

嘉宾简介

杨田林,笔名,田林,河北承德市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过铸造工人、宣传干事、秘书、记者、承德广播电视报社总编辑、社长、承德作协主席,现为河北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


  以写作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在省、国家级发表文学作品余万字。已出版中篇小说集《落雪之城》短篇小说集《绿太阳》《城市温柔》散文随笔集《携时光飞舞》《依然美丽.老承德》5部。


  首发《十月》中篇小说《美丽*羊》入选《21世纪/9年度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9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


  连续三届蝉联河北散文“十佳”排行榜。年8月20日,在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评选中,作品《母亲的季节》获“优秀作品奖”。


  电影文学剧本:《列兵的废墟》(载《中国作家》年第4期),合作电影编剧《水煮金蟾》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美国电影节、法国电影节、北京电影节;合作电影编剧《火车快跑》(电影频道、家庭影院)、3D电影《密道追踪》文学统筹,入围中美电影节,《土豪家的上门女婿》文学统筹。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王会琴。今天的作家访谈我们邀请到的是承德知名作家杨田林老师,欢迎他来给大家讲关于文学写作的经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大家细心领会,一定会有收获。欢迎杨老师!

杨田林: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我们的母亲,她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掌舵护航,所有的苦都一个人扛,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光。您有一篇描写母亲的作品《母亲的季节》,在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评选中,获得“优秀作品奖”,能给我们讲讲您的母亲和您的散文吗?

杨田林:我是那种乡愁情结很重的人,对家乡承德怀有深深的眷恋。这个河北塞外知名度很高的小城,历史上的名字叫热河,当年也曾是热河省会的所在地,北连内蒙南接中原,一座驰名中外的清代避暑山庄,已经将承德美名灌的满满了。由于地处塞外,又是个汉满蒙回鲜多民族聚集地,由此不仅民风淳朴,并且各类文化遗存颇多。尤其在全国普通话考察中,居然成为最为标准的语言,及至所辖滦平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普通话之乡”。


  尽管“母亲”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但每个人的母亲又会各具特色,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受到影响最大的也一定是母亲以及父亲。关于母亲的话题谈不尽,但她确实是个典型的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女人,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人,这种贴心贴肺的影响,首先来自日常的生活,因此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母亲,也鲜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是在日常生活的记忆里。


  我的母亲是婚后随父亲从乡下老家走出来的干部,尽管后半生参加工作在城里,但她身上始终保持着来自土地的某些基因,所以在父母的身上,我既体会到了农民的朴实,也看到了后来文化知识以及城市生活给她们带来的改变。母亲对于子女的管教极其严格,品德教育自不待言,最起码的规矩就是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和怜悯心,更重要的是生活中,从小便引导我们学会了自理自立。那个年代父亲调到县里工作,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兄妹三人过活,作为一个*员的母亲,印象中大多时间都在紧张地工作。“文革”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作为长兄的我,13岁便开始学会了做饭、洗衣、采买以及所有日常家务,而母亲居然也教会了我织毛衣、织袜子、用塑料绳编制各种物件,完全可以自恋地去想象,那时的一个翩翩少年,已经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母亲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地方,是不许说谎,为人需诚实,生活需节俭爱劳动,邻里间首先是谦让,无论你有多少理由,与人打架决不允许,母亲最终要的是和谐,而不是尔虞我诈的争与斗。


  我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小时所穿新衣首先便是我,接下来是弟弟再接下来是妹妹,许多衣服都是腿短了接腿,袖子短了接袖子,那时这种带有接力性的衣服,穿在身上居然令人觉得很美很舒适。及至今天,我和我的家人依然会懂得,如何去节俭地过生活。节俭成为了母亲的突出形象,但节俭不是自私不是小气,母亲往往会把省下来的送别人,那天家里来个要饭的,母亲顺手就把个大白馒头给了他,只是后边追进了一句话:这个舍脸的人,多可怜!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又是出手格外大方,餐桌上几乎是倾囊而出吧。


  同样是来自乡下的母亲,居然懂得让我从小学习音乐,13岁那年怎么就花了1块钱,为我买回一把劣质的二胡,从此我便与一把二胡为伴,每天自己鼓捣它,直待多少年后我才懂得,正是一把二胡使得我对音乐产生了兴趣,音乐又能够使人得到什么呢?我学会了耐心与沉稳,学会了安静与刻苦。我相信在那个知识匮乏的60年代里,很少会有一位母亲,能够给她的儿子买回这么个乐器,而它更大的价值就在于,一把二胡使得我从此走进了艺术,走进了纯粹的个人世界,并且懂了如何感觉自己内心的更深处。


  《母亲的季节》首发于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散文》月刊,责任编辑是鲍伯霞老师。当时她看完这篇散文后,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大体内容是她掉了眼泪,至今也从没见过这么写母子之情的作品。我与鲍老师至今不曾谋面,但我相信能够首先引起她的共鸣,这也一定是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并且难得的人。因为我的作品不时尚,并且最近几年已经开始怀疑,究竟有多少编辑能够认真去看它。令人感动的是,鲍老师确实认真地读它并且发表了,与此同时《青年文摘》《特别
  作品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写就的,同时也展开了大量艺术的幻化。主题是对母亲的爱,以及一个少年面对即将失去的亲人,如何以大批蜜蜂的生命,尽力挽回母亲生命的故事。其间既有我自身的影子,也有母亲的影子——年母亲得了舌根癌,当时的恐惧已达到极限,一个朋友提供偏方说,蜂*能以*攻*。于是每天我便去山里给母亲捉蜜蜂。这个记忆在我心里深藏了几十年,而母亲配合化疗,居然又活了20多年,究竟是蜂*发生了作用还是化疗的作用,至今谁也说不清。当年仅只十六岁的我,不可能会有后来那么多的艺术表现和想法,但是到了写作的时期,我不得不承认,你的文字如果仅仅叙述了当初一个过程,充其量是篇纪实文学吧。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情愿,也绝不可能这么做,唯有艺术地去表达,才可使得曾经的生活得到有效的升华,而世间最复杂的便是人的精神世界,我必须以当下写作者的心情,去理解当年的母亲和儿子,去阐释当初的环境与心态。作品发表后,也曾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询问蜜蜂真的可以治疗癌症吗?我的回答是:“说不清,它只是一篇文学作品,你不能拿它当真去治病。”


  作品获奖后,心情并没有多么激动或高兴,眼前世界物是人非,只觉更加怀念母亲了。另一个感受是,大凡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定会来自生活,玩弄文字的无病呻吟,卿卿我我,像雾像雨又像风,它是不会有根的,读者也一定能够看得出。衡量艺术的唯一标准,便是能否打动人感染人,前提是你自己首先要感动。而其间教化的作用,更不在于如何去说教,重要的是展示,作者需要传达的,正是没能说出那部分,如此才会给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思考的空间,话都让作者说了,读者在什么位置?没位置。文似看山不喜平,艺术的特性贵在含蓄与隐蔽,如同我们读唐诗,理在味道与意境。

主持人:从网络平台上看了老师很多作品,您的作品都写的是老承德的一些人文故事,记录了老承德的沧桑岁月,老百姓的凄楚人生。儿时的记忆,家国亲情的牵挂,成了您写作的源泉。还记得您的处女作吗?介绍一下您笔下的老承德好吗?

杨田林: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到了这般年龄总觉得时光太快,总觉还没怎么活呢却已走了这么久。童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学讲16岁前所形成的心理积淀,会伴随人的终生。我5岁进承德行*公署幼儿园,在当时应该被称为干部子女幼儿园,小学毕业于德汇门小学,过的依然是衣食无忧的住校生活。6年小学给了我良好的教育,但恰在毕业后“文革”开始了,自此再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及至年,由所近学区承德2中,分配到一家工厂做翻砂工。当年仅只16岁,现在看这批人应该叫童工。我的散文随笔集《依然美丽·老承德》尽管不够“老”,但它是那个时代的曾经,重点记录的是这代人成长期的影子,我之所以强调影子,是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都不可能完全准确,也正是这所谓不确定,才有会为作者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与艺术发挥的可能性。


  作品写到了60年代至70年代带来的饥饿、困窘、迷茫、朦胧的初恋、纯真的审美与审丑,以及成长期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等等等。由于我的家庭出身不好,所有的理想与事业均难以得到实现,那个时代给予我的是极强的自卑感,并且这种心理积淀一直伴随我到青春期。及至改革开放进入80年代,我读到了德国人写的《自卑与超越》,才开始真正科学认真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里我愿意特别提醒年轻人,我们应该具备一些自卑的情结,自卑不等于自甘堕落,自卑是一种压抑感的生存状态,至少那些懂得自卑的人,不会盲目冒进,不会大话连篇,他会悄悄地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起另外一些人,这才是真正的弱者示强,强者示弱。它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只有懂得自卑与敬畏,我们才会产生最现实的目标与超越。后来我才发现,许多大艺术家,在某些时刻其实都是带有自卑情节的,是自卑引发的超越,使得他们最终登上了艺术的顶峰。


  我的青春期是在充满自卑与自尊的矛盾中长大的,自卑反而使得我可以安静下来专心做一些事,前面说到13岁开始自学二胡,及至笛子、京胡、板胡、小提琴皆有涉猎,并且全部一知半解仅只是爱好。无形中接触更多的包括大自然,著名的避暑山庄,就坐落在距我家米左右的地方,每天跳墙进去疯狂地玩耍,从这个角度说,恰是3年的失学,使得我的童年记忆也是无拘无束孤寂自由的。


  我曾写过一篇《在康熙家里的游戏》,避暑山庄是皇帝京城的后花园,方圆20里不仅布满了清代肃穆的宫殿建筑,湖泊山川俱佳,就连湖水中的倒影都是那么美。而这些无形中的感官记忆,不仅使得我后来发现了它们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且已经影响了后来的创作,以及与世无争的个人性格。尤其在写作中的语言叙述,不知不觉便注意到了文章的韵律,注意到了它的节奏与美感。


  真正意义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依然是由自卑带来的超越,一个年龄已近30岁的人,却还在悄悄做着文学梦。年《小说林》第7期,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河边》,责任编辑赵润华。刊出后很快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之窗”选播,那时通讯科技还很落后,但是身边许多承德人都听见了它,走在路上不断有人问我说,广播里那个田林是你吗?我说是,并且脸红心跳依然自卑地点点头。也是那时起,我的不堪一击的自卑,令我找到了可以超越的自信。


  年,我很尴尬地,以十分微弱的过线考进了西北大学。成绩低的原因是基础不好,此前做了非常艰苦的准备,在小学毕业的基础上,利用工作之余晚上读夜校,更多时间以自学方式补充初高中课程。这是由自卑心理产生的巨大动力,并且我丝毫不认为自卑有什么不好,自卑与自信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有生以来最为激动兴奋的一次。而后来也正是大学里受到的教育,使得我的文学创作打开了最后的天窗。及至今天,社会已经给予了一些褒奖的评价,我却依然没有自认满意的作品。相对好些的是短篇小说《回家》,同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并且获得河北小说年度奖;中篇小说《美丽*羊》获得河北小说年度奖,多家刊物转载;散文创作3届蝉联河北年度10佳排行榜,《母亲的季节》在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评选中,获得“优秀作品奖”,最近《城市温柔》获得了浩然文学奖短篇小说三等奖。

主持人:老师笔下不仅写了老承德,而且是时时
  我相信更多作家都是从家乡这块土地起步的,首先来自对它的情感,其次来自童年的故乡情结。美国作家福克纳会写脚下邮票大的家乡,莫言会写他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会写他的陕南,王安忆会写她的上海,及至更多作家也许离开了本土,但笔下创作却会因距离生发得更入心。若从心理学角度说,也是最初的心理积淀,因距离产生了广泛而深厚的美感。


  无论小说或者诗歌散文,最初的根一定会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需要分清的是,如何将生活转换为文学。我的体会是虚写,虚便是实,实了反而虚。文学的流露经过长期训练而来,需要作者永远保持学习状态,包括长期坚持的写作、阅读、广泛的交流与思考。如同我的前辈李耀南所言,艺术是相通的,如同优秀的绘画不仅是色彩,必然是丰富多彩有味道的一个内容,优秀的音乐依然会给听众提供更多的想象,所以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更多的品质在直抒胸臆的味道,在隐意,在微妙,在收敛,包括夸张、幽默、以及环顾左右而言他。一个作家只有对自己的家园情有独钟,那里才会为写作者呈现丰富的创作源泉,也就是说,要从你身边看到听到和熟悉的生活里去挖掘素材,并且给予理性的深入与思考,生活素材才可以转变为文学作品。承德矿山多,短篇小说《回家》便来自矿工生活,承德有坝上草原,年度中篇小说奖《美丽*羊》便来自草原。承德山区有养蜂人,《母亲的季节》便与蜜蜂相关,但它绝不是写实的,它的弹性来自虚无缥缈的幻化。


  青年时期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一些与美学相关的艺术,哪怕懂得一知半解,事后也会发现它在某种时机会出来帮助你。包括音乐,美术、摄影、书法、舞蹈、雕刻以及所有与艺术相关的,我们都该尽可能去涉猎。我们不求成为行家,只求懂得如何去欣赏,而这种所谓的欣赏,也一定会于无形中提高我们的艺术品位与质量。国外曾经有过调查,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也是那些懂得艺术欣赏的人。如此说来,艺术也是最能够产生和谐氛围的元素。

主持人:您参与编剧的农村轻喜剧电影《水煮金蟾》在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并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美国电影节、法国电影节、北京电影节,请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有关这部电影的拍摄经历吧?

杨田林:电影是合作的艺术,也是高科技的综合艺术,一个人不可能完成它,所以团队合作尤其重要。剧本由我们三个人完成,并且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青年编剧陈天衢把关,才得以最后开机。获奖原因当然与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像以及所有演职人员有关,但就剧本创作而言,应该与选题和创作理念不无关系。后来我在拍摄过程中还担任了外联制片,只这一次,已令我懂得了一部电影的完成究竟有多艰辛。事实上电影拍完之后,我曾悄无声息地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发誓,今后再也不会参与影视拍摄过程了。

主持人:据我所知,在拍您的作品《火车快跑》时,有很多趣事,可以讲讲吗?

杨田林:《火车快跑》依然是我与马上、*守东三人共同完成。合作的非常愉快。当时电影选题与拍摄地点以及投资方,是承德鹰手营子矿区,主题设计是青春、励志、爱情、轻喜。我和*守东先是采访寻找素材,三天里根本找不到与电影相关的,无奈之下我们到处乱走,忽然看见矿区铁轨上,停着一辆锈迹斑斑的70年代老火车,它老到什么程度呢?在铁轨上停留了至少30年,火车上布满了厚厚一层土,不仅长满了烂漫的野草,并且有花在风中孤独地摇曳。这样一幅画面多么富有视觉冲击力!我大叫了一声“火车!”心说就该拿这老火车来说事,*守东立刻想出了“快跑!”于是名字定为《火车快跑》。我进一步解释说:这是一辆具有时代意义的老火车,矿山资源已经枯竭,矿区转型开发火车环线旅游,以火车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主要道具,只要让闲置的老火车跑起来,电影的主线就出来了——这是一辆理想的火车,也是开往美好家园的爱情火车,励志火车,更是曾经被人遗弃,如同老一代矿工一样的火车。然后我们便开始兴致勃勃地设计人物,包括新一代与老一代矿工的关系,下岗职工与土豪之间的矛盾,爱情与理想事业的冲突等等。


  进入电影创作,我的最终体会是电影与小说、散文创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电影是设计出来的,小说散文则更加个人化;前者需要考虑到投资电影票房受众,后者则需突出个人生活与特性。


  有了前一部电影的拍摄体会,我再也没能参与到摄制过程,只在旁边看,看导演如何指挥调动,看演员如何消化和发挥剧本台词。这是一批非常敬业的优秀的80后或90后,他们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如何对艺术负责,也只有在这里,你才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是争时间抢速度,工作餐是盒饭,住在普通的宾馆,甚至通宵达旦拍到天亮才回来。男女1号都未成名,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生活中的他们非常可爱,单纯快乐,活泼且懂礼貌,没有明星大腕的派头,更不会对剧组提出任何额外要求。此前曾听说剧组里很乱,究竟怎么乱我也没见过,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正规的好剧组不可能那么乱,因为所有演职人员都把心思用在了演技和拍摄创作上。


  也曾对电影拍摄有过神秘感。只是一旦进入,我会明确地告诉大家,拍摄过程一点儿也不好看,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多么麻烦多么复杂的事,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反复多次才是正常的,所有人必须有十足的耐心和定力。我由衷地敬佩这些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从这个意义说,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快乐,其实是建立在所有演职人员的“痛苦”之上的。我还要告诉大家,最好不要去看拍电影,现场与最后剪辑的成品相差甚远,而你的福分,就是影院或电视屏幕前的那一刻。

主持人:您不但写了承德,还写了与名家接触的感人故事,分享一下其中的感动吧?

杨田林:有句话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与谁在一起。 


  我对名家接触不多,但也确实有些值得尊重的作家朋友。我的启蒙老师也不是从事写作的,而是全国著名摄影家李耀南。是他在潜移默化中,使我懂了人生首先需要的是励志。


  李耀南是个对于艺术要求极其严格的人,稍差一点的摄影作品,会毫不犹豫地全部毁掉,甚至毁的让人心疼。但就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使得他在80年代初期,便获得了全国黑白摄影银奖,接下来连续在《中国摄影》封2封3,刊出多幅作品。那个时代刊物少,奖项少,包括小说创作,一篇作品便可以让其全国知晓成名。但他从不沾沾自喜,总在那里磨叨:“不行不行,还是不理想”。


  开始学习写作时我已近30岁,只会写些工厂里的通讯报道,面对李耀南这种对待艺术的严格程度,写作已经令我望而却步了。但他并没放弃我,理由是我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他说你不自信没关系,懂得谦虚好学就有希望,更何况我不相信你会不自信,否则你也不会找到我这里来。至今难以忘记的是,我递给他的作品没有一次得到过表扬,他只会告诉我:“回去重新写,选题首先就不行。”又说:“现在不是表扬你的时候,是给你提出缺点的时候,喜欢听表扬话,害人又害己。”他不是作家,是摄影家,但却使我懂得了艺术的金字塔,底座应该越宽越好,底座的要求是杂而丰富,然后你才可以奔向艺术的顶峰。


  尽管李耀南对待艺术十分苛刻,生活里却是个极为简单的普通人,家中行二只许叫二哥,无烟无酒粗茶淡饭,记得那年在他家吃过一顿依然简单的饭,最后上来一碗汤,不过是白水放进了虾皮儿,几叶香菜外加点滴香油,但这汤却是极尽鲜美。由此也使我懂得了,文如其人生活如人,简单与朴实才是生活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改革开放后我考上了西北大学,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告诉李耀南。他的高兴是藏在心里的,只说好好读书,读过大学与不曾读过不一样,现在你必须想好毕业以后干什么,它是决定你后来人生方向的门槛。从某种意义说,我至今没能离开文字,就该与几十年前的这句话相关。


  在我有限的视野里,亦曾接触过几十位堪称名人的作家或艺术家,由于不够深入几乎没有趣闻,有的只是他们或她们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结论依然是些普通人,你看他们的言行举手投足,看他们说话和蔼的态度以及虚心的倾听,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大气与修为,而那么高的艺术成就,也必然只能从这样的普通人内心流出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方可与他们的作品相匹配。

主持人:从作品看出,您是位平易近人的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不断追求的同时,对文学爱好者不忘引导,提携了很多后起之秀,聊聊您和他们的故事好吗?

杨田林:我没带过学生,也不认为写作必须拜师,身边的写作者都是文友。因为我对自己的创作,始终不是那种充满自信的人,只觉学习是个永无止境的事,因此始终活在自卑与超越的状态里。又因认识到自已的局限性,既是天赋不高的一个人,总觉优秀作家多与天分和刻苦努力是相关的。尽管我对自己的认知是中等作家,但一旦发现优秀的作者,定会眼前一亮尽心协助,只盼他不可糟蹋自己的天赋与才华。


  自认为对于爱好文学的写作者,需要提醒这样一些人:一是故步自封且过于自信,对于文学缺乏敬畏与谦卑。再是心态过于狭隘或急功近利,导致对艺术认知的错觉。我从不认为有了老师就可成为作家,也不认为作家中文系里可以教出来,中文教育只是基础,作家更多依靠的是自学成材,靠的是个人的热爱与悟性,靠的是不间断的阅读与写作。对于创作经验不足的作者,只能给予启发,剩下的还是个人的努力与悟性。例如我身边,有些作者写了几十年,至今依然没有多少提升与变化,到头来你会发现,最终原因是理想抱负与个人志愿不对接,这是理想的悲哀,也是值得同情的选择。问题出在了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然后选择做什么。文学对所有人都是具有极大价值的,只要你热爱文学热爱艺术,必定会终生受益。还可举些例子,许多领导干部当初都是文学爱好者,也许最初也做着作家梦,但客观原因最终没能专心写作,可是后来他们告诉我,仅只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他当好领导干部已经发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因为热爱文学,书比别人读的多,文字训练也比别人基础好,对人的理解会更深入更客观,讲起话出口成章更从容,如此一来便成为很有文化的领导啦。


  我负责承德作协工作时,不太喜欢对作者作品提出具体意见。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一方面,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与作者仅只是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会替他过多设计故事,对方需要的只是启发。所以还是说些更实际的话:


  我希望你不要自我感觉那么好,如果把作品在抽屉里放两年,那时你也许会发现一些问题。


  不能以现代人的目光否定世界名著。要知道文学也在发展变化,能够成为名著,至少代表了那个时代思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只有你了解了那个时代背景,才有权利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学习。


  作家的成长过程,并非只阅读某个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涉猎多了你也许会发现,至少应该喜欢十个以上的作家,他们总会在某些方面与你相通,通的部分就吸收,不通也不必否定它。


  对于不喜欢的作家,未必是其写的不好,更重要的是你与他的气质不谋和,一百个作家就会有一百个气质一百种文字一百种方法,你只需找到自己的那道脉,然后大胆地朝前走。


  不必排列文坛第一或第二,文章千古事,古人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只能追求不断进步,追求写的更好。


  写作是感性与理性间的停留。完全依靠情绪只有感性的写作,是泛滥的洪水,同时也违背了艺术既在限制中寻得自由的规律。而只有理性的写作,缺乏味道不耐看,并且很难成为上乘的艺术品。


  写作仅只是个人的需要。热爱就去写,厌倦就放弃,完全在于个人造化,勉强的写作难写好。


  写作毫无捷径,每个人都是一步步走来的,能走多远算多远,走到哪里算哪里。经历过了便无怨无悔,这样你会快乐些。


  每个写作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如同尊重每一个喜欢麻将喜欢喝酒喜欢跳广场舞的人。


  思想境界决定了作品的高度与深度,生活经验决定了选题与内容,刻苦的学习决定了艺术水准的高低。


  时常有人说,没出版过长篇小说的作家,不是真正的作家。我却认为因人而异,衡量作家的标准不在长篇,更在于文字的质量和艺术性,图书市场上的长篇太多了,真正能够得到读者喜欢的又有多少呢?


  写作是心的修行,也是悟道的过程,需要耐烦需要收心。写什么与怎么写,是写作者终生研究的话题。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悟。一个悟字最难解。

主持人:您是3D电影《密道追踪》(入围中美电影节),《土豪家的上门女婿》的文学统筹。文学统筹怎么解释?

杨田林:《密道追踪》已经上映,《土豪家的上门女婿》刚刚拍完正在做后期。在一部电影里,文学统筹的主要任务,是给剧本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也可直接改动,但因文学统筹不是原创作者,所以不会进入编剧系列。


  大多编剧完成剧本后,不会进入拍摄现场,现场是由导演负责的再度创作,甚至导演边拍边改边调整,直至拍摄结束。


  《密道追踪》已经上映结束,总制片俞胜利是电视剧《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穆桂英挂帅》等总制片,也是全国10大金牌制片人,由国内最年轻的导演俞岛执导。该电影入围美国电影节归来后,北京青年报曾对俞岛给予整版专题采访。这是一个以盗墓为背景的题材,并集打斗、喜感、侦破于一身的电影,在国内3D电影中是个突破,由此俞岛还获得了唯一的电影“新晋最佳导演奖”。我深感荣幸的是,俞胜利能够接受我,他是作家制片人,当年小说写的非常棒,正是因为懂得小说,在担任制片人的同时,具备了对剧本高超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土豪家的上门女婿》在做后期,现在只能说是个比较好看的电影,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来检验。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感兴趣,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我的理解是影视拍摄非常辛苦,所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大凡成功的作品都是苦出来的,完全依靠的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我们拍《水煮金蟾》的时候正值三伏天,先是导演累病了,再是副导演也病了,包括我自己作为外联制片,拍摄结束后居然病了一个多月,当时我对编剧之一陈天衢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是我有生以来最艰苦的日子。但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只要你热爱,所有的一切也便是必然应该体会和经历的,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苦中作乐或以苦为乐。

主持人:《身影》是一档榜样人物访谈节目,截止目前为止以举办各类访谈余期。今天您受邀来到《身影》节目访谈群,作为一名青年人身边的榜样接受我们的访谈,您有何感想?您对《身影》节目有何评价,对节目前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有怎样的寄语?

杨田林:非常有必要开办这样一个青年栏目,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展开广泛的交流。


  当年我在大学期间,正赶上西方文化大门的打开,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论著作,我承认获益匪浅,但伴随改革开放我的思想也曾一度混乱,人生迷茫缺乏定力。后来我懂了,这个定力就是信仰,也正是大学期间第一次阅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令人无比震撼的是,仅只五千言,却一下子捉住了我的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及至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中国传统文化尽管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那些能够长久存留的,一定是任何民族不可替代的智慧结晶。普世价值与爱是共生的,唯有东西方优秀的文化相结合,我们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才会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中获得新生。尽管生活中有着诸多的不公平,但我依然相信我们这个国家以及人类是光明的,不必讲过多大道理,只需行为与思想的前提是:正义与向善。


  经济基础在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的审美取向与日常心态。世间的行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与价值观,正是这两个观念,决定了人的行为与选择。有关传统文化,在这里我愿意向青年朋友推荐,钱穆先生认为必读的的7部书。可以不求甚解,却会开卷有益。它们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当然了,就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言,就个人的自我修身而言,我们需要阅读的书,太多了。


  《身影》名字起的好,它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身影,作为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节目,我相信它会给青年人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并且也是当下急需加强和积极弘扬的。


  正能量与负能量是事物的两极,人性本身善恶并存,唯有从入世开始便接受正能量教育,我们才可成为一个人格相对健全完善的人。


  如果我们是文学爱好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对什么是正能量加以深入思考和引导,因为作家首先应该成为思想家,最好还应该成为一个满怀慈悲古道热肠的慈善家,很难想象一个恶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也很难想象一个虚伪十足的人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我满怀希望地相信,伴随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强化善良抑制恶俗必将成为人类的发展方向。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多从善意的角度出发,多以审美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和基因成分的角度审视人,多思考宇宙与人生,人的精神面貌必然会改观。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坚守自身民族正确的信仰和自尊。


  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影》背后是高贵的人格与品质。他们不仅承载了自己的命运,同样也承载了祖国不平凡的发展史。


  与这种正能量实现广泛的接触,不仅对青年大有益处,对于我们这代人同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是变革中的成长,也是伴随与祖国前途命运共生的成长。


  我羡慕生命的年轻。而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珍惜自己的年轻,并且避免随意浪费它。文学是看不见的营养,无论你将从事任何工作,皆会因热爱文学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主持人:有幸接触到田林老师,看了老师很多作品,感慨、感动、感恩!老承德的点滴小事、和谐社会的感恩情怀、国家的历史兴衰再到亲戚、邻里、普通人的经历,让人思索、思考。


  感谢田林老师百忙之中做客《身影》在线访谈节目,给我们讲述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衷心祝愿田林老师身体健康!好作品层出不穷!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是主持人王会琴,下期节目再见!

来源:在线访谈

近期好文推荐

文化

写好中国字儿,不是件小事儿(承德市书法家协会召开年会)

头条

承德将开通发往中国第一座火车站的列车

文化

这些人来滦平三峰山,不光是为了玩儿

头条

不出承德,走遍中国,你信么?

专题丨大唐旗袍会入驻承德啦!圆承德女孩花样旗袍梦!

品读诗文丨有一种爱不需要理由

头条

你敢小瞧掌鞋的人家盖楼买车娶媳妇

专题

承德街头这些小家伙,你们这是要闹哪样

头条

承德街上这帮老家伙,请你不要太招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承德作家田林喜获浩然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