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美丽河北平泉生态漫记
TUhjnbcbe - 2021/6/20 13:55:00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平泉生态漫记

文/薛梅

春天的平泉像奏响的凯歌,一路行来,都令人有荡然一凛的豪迈。以前曾多次为满族史料的寻访和一碗正宗的水泉羊汤来到离市区不足百公里的平泉县,对这里也不算是一个陌路客了。然而,有两年的未曾谋面,现今随着承德市文联组织的承德市期刊联盟“生态文明采风采访”创作活动,走进已经撤县改为县级市两年之后的平泉市。城市规划的高屋建瓴,城市生态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如高铁的腾空起舞,将平泉市的现代与田园、商贸与生态行云流水般回荡起动人的旋律。平泉,取意“平地涌泉”,据说,是年前,康熙北巡路过此地,见有股泉水从平地涌出,水量大,水质好,甘甜爽口,清澈见底,盛赞“圣地平泉”,因而得名。看今朝平泉大发展,国富民强,这平地确为圣地,而这涌泉,则恰是幸福泉涌了。“平泉”其名,正是对一个城市福祉的最完美的诠释。

夜幕降临,当我们沿着瀑河两岸行走,一路碎石铺就的步行小道,远望可见青山黛色妩媚,近观则绿植浓荫密布,灯火处处,虹桥横卧,宜静处有流水碧波,小憩石几;宜闹处,则有炫彩灯影河中交响,远处街头广场上隐约可闻明快舞曲。一切皆看自我内心的诉求了。因此,经历了二日采访的我们,虽然是几个人结伴走着,但相互间并未言语,各自感受记忆中每一移步换景所谋面的风致与风骨,一种大都市中少有的坊间惬意与乡村自得,会蓦然产生一种神奇的幻觉,也许就在都市的边缘,亦或就在村庄的边缘,总之我们是在离故乡越来越近的地方,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被召唤的灯影,清风拂面,花草芬芳,鸟语虫鸣,民风和畅……

辽河的发源地,以水润城

河流从来不是歌功颂德的符号,河流总是深深携裹着一个民族、一个种族、甚至一个村庄、一个人的历史和血脉。河流其大,撼于一部惊天动地的史传;河流其小,细到一个人血液的脉脉涌流。如果它是艺术,它是立起*魄的雕塑;如果它是文化,它是大地凭眺的涵虚之美。一切诗意的命名,对于河流来说,都未必懂得诗意;一切浮夸的象征,对于河流来说,都只是一种浮游。河流是深邃的,河流也是遥远的。河流最珍贵的是溯源而上,其后才真正懂得顺流而下,因为它最终旨归的是:远方。

一个人有了远方,就有了活着的方向;一个城市有了远方,就有了生机的暄响。

平泉辽河源头

溯源而上,“辽河源”是平泉第一张名副其实的名片。辽河,作为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其发源地即为河北省平泉七老图山脉的马盂山。辽代的马盂山,就是当地俗称的光头山,这里没有雾灵山燕山主峰的峭而险,也没有毛荆坝丛林的阔与深,这里倒像极了丰宁大滩的草地,难怪有“草原花街”之称。这里还零散的矗立着一些并不太高,但颇为奇巧的石头。有一处若佛手通天,半腰处还有龙母洞,可见山不在高。而距县城60公里以外、静静卧在马盂山大窝铺林场腹地的辽河源,汩汩的顺势而下,不张扬,不浮躁,稳稳的,按着自己的方向流淌,越过山涧,翻过丛林,不倦不息,不怨不怒,慢慢壮大,汇成老哈河,流经河北的土地,在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苏家铺一带,与另一支源头、来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岔山的西拉木伦河汇合,成为西辽河,并在流经吉林省后,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发源于吉林省辽源市哈达岭附近的东辽河汇合,始称辽河。而后在辽宁盘山县注入渤海。全长公里,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辽河有两大源头:东辽河发源于吉林省萨哈岑山,西辽河发源于光头山。站在这条生命力顽强、汩汩涌动不息的辽河西西源头,我一直在想,如果它依然叫做汉以前的骊河,恐怕多了一些脂粉味和雅趣,倒失却了五代后史称“辽河”的历史况味和厚重感。这好比形容一位姑娘的“如花似玉”和“兰质蕙心”的区别。辽河,这是一条让人叫起便会记住时代的河流,辽代,成就了契丹儿女在纷乱中的辉煌时光。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成就了辽河流域最终将契丹文化、女真文化与汉文化交相融汇,成为中华文化宝藏中重要的一脉。这些典藏中的辉光,曾在多年前搜集承德满族历史文化的史料中就牢牢占据了我的心灵。

辽河的两条支流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共同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我端详着辽河西源头蜿蜒的流水,那清澈中的坚韧,那细流中的强大,仿佛有一种巨大的能量,牵引着我不知不觉陷入到一种冥想之中,饮马冰河的征伐掩不住白马与仙女作为河流图腾的美丽传说,这是怎样的圣境,能够成功呵护着最初的一眼泉水,又是如何历万境汩汩而又涓涓的流淌至今呢?我的耳畔吹刮过辽金铁马金戈的飒爽雄风,也陆续显现出清代商贸重镇的繁华风采,我清楚,有人的地方即有征伐,也即有进化,即有湮灭,也有隆昌。我理解了现今用石块垒砌的水井蕴藉着的平和与安详,山风对语,草木花絮,流云招手,百鸟朝贺,辽河源在历经磨难和兴衰之后,仍然固守着自己的简质,真实,和谐和深情,那是爱的深远,无私和澄明。难怪马盂山年年花草繁茂,树木葱茏,老哈河和瀑河两岸民风醇厚、多民族祥和共美、城市繁荣腾飞呢。

我想,作为素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鸡鸣三省”之称的平泉,恐怕这些历史的兴与衰、枯与荣都为它的成长注入过经验与教训、文明与荣光。从一个康熙命名的小村落,到一个地级市的飞速成长,从古代历史到共和国建设的70年,一切的寻源都是为了觅真,历史如境,一切的鉴照都是为了当下的更好,我看到平泉不再是一个稚子,它已从其中找到并践行了图腾的浪漫与幸福,也继承和发扬了文化融合的魅力与精彩。

历史总是要朝向未来,走向远方。一条河流就是生命的河流,平泉正以盛大的生命乐章,诠释着新时代的生态发展之歌。

契丹的魔法书,以文塑城

置身于辽阔大地,你是无法回避河流作为大地的语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溯源的同时,也发现自身的来处与去处。祖源,是河流的源头,也是事件的源头。作为具有辽代这个特殊时代的地方印迹,平泉充满了关于“契丹”的遗存和传说。平泉的第二张名片,自然是与辽河源一脉相承的“契丹祖地”。在年,平泉市被命名为“中国契丹文化之乡”。

在平泉县城西山东麓,有一座以灰黑色为主色调的仿古建筑泽州园,依山就势高高坐落于五叠平台之上,飞檐斗拱,气势恢弘,这是平泉的地标性建筑——就日馆,也是一座主题性的辽文化和契丹民族博物馆。“就日”语出《史记》,“瞻云就日”之意,这似乎在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记忆中,点史成金,成就新时代的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充满了平泉悠久灿烂的文化寓指,也强化了当代平泉美好辉煌的未来走向。

如果说,就日馆曾再现了帝王的高瞻远瞩,而今,高瞻远瞩的不是帝王,而是人民公仆。但无论何种身份和命名,当得起“高瞻远瞩”四个大字的,必是人心所归属的“和平”与“安定”。在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曾南北对峙、二分天下的辽国与宋代,在萧太后与宋真宗的英明举措下,以南北分治的“和平”义举维系了辽宋百年间的友好互通。契丹人即辽国人,由于当时宋朝被迫中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使得当时中亚、西亚只知道有契丹,不知道有宋朝,很长一段时间,“契丹”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因此,平泉“就日馆”的主题馆名为“契丹风韵”,着实名不虚传。“就日馆”就是一本关于契丹历史的大书。

翻开扉页,即可见一张唯美油画,讲述着契丹始祖“白马青牛”的神话故事。《辽史》三十七卷记载了这则祖源传说,据考证是有关契丹民族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其故事发生地的马盂山,即辽河源所在的柳溪乡光头山,是七老图山脉的末端,也是平泉境内的最高山峰。顺辽河源而下,是山下汇聚而成的支流老哈河,即辽代的土河。可见,平泉作为“契丹祖地”已是不争的事实。

契丹始祖传说

辽代贵族墓

契丹作为一部书籍中魔法书,它开启了平泉民族祖源文化的新篇章。年,平泉申报的《契丹始祖传说》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长河的大澜巨波,可能会湮灭掉一个民族的存在,但绝不可能连它的文化也一同拔起。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和气魄,契丹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已经烟消云散的民族,但是契丹文化却在平泉这方热土之上留下深深的印迹,给这座腾飞中的城市插上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如果你在民间坊里穿梭,你会看到今天的平泉居民很多的日常风俗习惯,都在自觉不自觉间保存着契丹居民千丝万缕的联结。红白喜事的程序和禁忌,小孩子的游戏歌谣,房舍的建筑和布局,祭祀的仪礼和装扮等等,都呈现出契丹发祥地的鲜明文化特色。如果你进入田间山野考察,你会发现平泉的辽代文化遗址众多,仅指辽代墓葬就有13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八王沟大长公主墓,其母即为声名显赫的萧太后。此外还有辽代相国窦景庸墓。平泉还现存着辽金元明四朝代的会州城。各种辽代的馆藏文物更是不计其数,难怪会被国家文物专家誉为“河北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辽金文物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平泉深谙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力量,以“契丹文化”自信于当下的城市发展,在城市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载体中都积极赋予契丹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匠心独具地建造了契丹文化主题公园和富含契丹符号的市民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实现了城市文化品牌的彰显和城市文脉的延续传承,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独树一帜。

食用菌的养生殿,以食育城

胸怀高瞻远瞩,眼望风情泽州园,我们再一览内页,翻过“就日馆”中契丹文物博物馆,我们顺利地看到了下一章:中国菌文化博览中心。它集中展现了中华年食用菌文化及食用菌现代发展成果和文明。而提到菌类,总是让人不由联想到深山老林和无边草原,想到森林王子和采蘑菇的小姑娘的相遇。我们烂漫的情怀像汩汩流淌的老哈河和瀑河,源出不同,却灌溉着同一片热土,宛若野生菌的天然生长与食用菌的人工养殖,让我们的康养饮食有了更多诗意的向往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厚重繁华的宫殿,那么,平泉非常注重文化拔节的生长力量,在打造辽代文化、契丹祖源的文化圣殿的同时,还紧紧围绕菌类、环境、社会与人的主题,着力饮食文化宫的建造和布局。“游在承德,吃在平泉”,绝不是一句戏言,这意味着,平泉饮食文化不仅从契丹、满族和回族,以及民间与皇宫等民族饮食着手,将改刀肉、糖饼、羊汤、烧饼等特色饮食和散状、茶糖、凉糕、驴打滚等风味小吃熔于一炉,更是注重“菌文化”这座养生殿的独特康养理念和饮食化育,“菌类火锅”名扬天下,菌类食谱遍地开花,开辟出一条小蘑菇擎起农民脱贫致富之路,走出了一条把“菌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的新路径,成就了一条冲出华北、走向世界的食菌康养之路。

平泉食用菌

如果说,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丰富的创造性,那么,平泉创造了中华食用菌文化的新高度、新品牌,将“民以食为天”真正践行在生活中、生命里、生存上。当你在乡村驱车而行,乡间的养殖大棚若山谷连绵,前前后后,层层叠叠,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当你走进生态大棚,香菇、滑子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杏鲍菇等不同的食用菌品种扑面而来,你又恍若置身于森林的童话之中,闻着草木香,充满了繁星点点、时隐时现的顽皮气,一切都是原生态的美和美的此起彼伏。环顾这里的一切,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突出感觉,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里的生命童话。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只需一点木质的养分,一点缝隙的存身,一生就追逐着光与温度,不断生长,擎起生命的脊梁。成熟后的菌类,以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佝偻病、抗流感病*、抗肿瘤的生理活性物质,成为“天然的保健食品”。一个生命的完美莫过于此,生则依心成长,不卑不亢,自然自如;死则得其所哉,奉献有我,幸福有我。

当然,食用菌的养殖操作是需要过硬的技术指标的,这对于勤学努力的平泉人,不是难事。只要*策和资金到位,平泉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气质就会托起一座座耸立的养殖大棚,迎来四面八方的商户和四通八达的运输。这是食用菌的王国,更是平泉人致富的王国,人类饮食康养的王国。

如果说,时间与天地共始终,那么,这必定是源于生生不息的生命奔涌了。平泉市目前已是国内外知名、华北第一大人工养殖食用菌基地,“中国食用菌之乡”成为它的第三张名片,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在这里实现了最完美的有机融合,实施了一批集“听、赏、食、购”于一体的菌文化产业项目,提高了食用菌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将时间和天地都给予了最丰厚的明证与回报。于是,我有些恍惚了,站在时间与天地之间的,到底是盎然蓬勃的食用菌,还是俯首耕耘的平泉人?!

我很奇怪,我居然在生态大棚前有着追天问地的深深感动和感慨。由此,我还联想到了满山满坡的杏花,和籽粒饱满的杏仁,纯酿如奶的杏仁露,这些风景中最风光、最风流的到底是谁?我向来主张人与自然契合,众生同命,但是在自然之理和人类生存中,人的智慧和伟力,仍然让我莫名感动和敬佩。很自然地我想起了《风景谈》中的名句: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活性炭的净化宝,以美护城

平泉的美,有一颗泽州园的“城市绿心”,不仅以“就日馆”将历史文化拥入怀中,还将“就日馆”与“瞻云就日”牌楼和“水泉”三点一线,形成了一条醒目的城市文化景观中轴线,也构成了平泉这座塞外商贸重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果说,“城市绿心”将美的城烘托而出,那么,“城市滤芯”活性炭,则将美的城坚实守护起来。“中国活性炭之乡”是平泉不争地第四张名片。活性炭,似乎不单纯是名片,更是一种珍贵的“抗生素”。

中国兵工学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全委扩大会在平泉召开

其实“活性炭”是一种传统而现代的人造材料,又称“活性碳”、“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型碳。问世已经一百年了,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到发展,到环保大应用几个阶段。我国的活性炭应用,随着经济的蒸蒸日上迅速增长,从原来单一的通用炭向多种的专用炭发展,例如净水炭、糖炭、味精炭、油脂炭、*金炭、载体炭、药用炭、针剂炭、试剂炭等等,应用种类繁多。活性炭拥有广泛的应用,制造业自然就有广泛的前景。平泉从未空谈文化,它总是对文化的原生状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充分的研究,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经济体制的激励下,有能力让清醒和理性支撑起文化的自信。平泉很好地把握了活性炭的制造和发展,并将活性炭的“城市滤芯”工程做到实处、细处和广大处。

我不想单纯地为一个公司而唱颂歌,这也绝不是一个公司可以单独支撑起来的活性炭丰富的产业链。但当我走进“中国华净”产业园区,就像一滴水照见了大千世界,我看到了活性炭在平泉无限广阔的产业建设和提升,不仅容纳了木质活性炭、兽骨、血炭、矿物质原料活性炭、其它原料的活性炭、再生活性炭等琳琅满目的活性炭品种,还研发了小至生活日用活性炭包和炭雕、床上用品、汽车用品、室内空气净化等用品,大到燃气、发电、供水、烘暖、产肥等循环联产用品,不仅颠覆了活性炭的生产历史,还颠覆了传统生物质能源的历史,颠覆了干馏生产木醋液的历史,颠覆了几千年的世界烧炭的历史,颠覆了化工肥料的历史。“中国华净”不愧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华净让活性炭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诚如阿来在散文《*经之外的文化》中所谈到的:“文化当然是*治,文化当然也是经济,但文化在最终的意义上还是文化自己。”我也想起了多年前我写下的《平泉三叠·炭之恋》中的句子:

“夜风一吹,星星就被吹亮了

这些初醒的炭粒

如惺忪的眼睛

沿着健康的方向眺望,或许

天与地拥抱过的每一点星火

都是人类最珍贵的爱恋”

不错,人类最珍贵的爱恋,就是一方天地和人的休养生息和生生不息。就像一条河流没有尽头,一卷经书永不会翻阅完成,当荒野归于荒野,绿色归于绿色,一座城市的崛起才可能在现代性的生态涵养中集聚人心的力量,让山水打通城乡,让文化铺设桥梁,让每一个生命都是出发,也是抵达。在平泉,我愿意用这样一种方式找到一首生态诗的诗眼,也意味着我发现了一个城市的诗*,那样清越,那样甜美……

(作者为省*协委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乡音》年第7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丽河北平泉生态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