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朱祥琨丨载道承德,济化后学
TUhjnbcbe - 2021/6/21 17:01:00
载道承德,济化后学——朱祥琨书法摭谈文\管布坤朱祥琨的书法作品,以精湛的书写技法,厚重的文化积淀而备受称赞。仔细品味,精气神丰盈,字里行间蕴藉着一股催人向上的力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当然也是中国书法的书写对象。假如没有汉字,就不会有中华文明,书法艺术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把汉字比作华夏文明的沃土,那么中华文化就是扎根其中、拓展其上的秀木成林、百花齐放的大艺苑,书法就是其中一株根深叶茂、花繁果硕的参天大树,或一朵盛开绽放、永不凋谢的瑰丽花朵。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在欣赏其技法具象之美的同时,还要品鉴其形式内容,感受其精神气质。因为所书写的,一般多是往圣前贤的名句、千古传诵的诗词或立身处世的格言、敦品励志的联语,展示着书家的学养才情,彰显着历史的璀灿文明。所以书法绝不只是视觉表层的单纯艺术,更重要的是其“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丰富内涵和淳风化俗的社会担当。朱祥琨的书法作品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经常阅读,就会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增加学养,升华品格。朱祥琨的书法,受*山谷的影响很深,字心结构紧凑、不松散,深得《松风阁诗》、《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之韵,中宫紧收,笔画开张,一波三折。笔力挺拔矫健,字势舒展浩逸,可谓出新生态。朱祥琨的草书似参孙过庭、怀素笔意,但感觉不一样。有时候他写得非常慢,像是在禅思,连带的时候常常不提笔,牵丝粗细几于笔画相同。这样看似有违于草书的某种法则,但他总能因之而使作品骨力洞达、气脉流畅。综合而论,一个成熟的书家必然植根传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涉猎诸体,抚临百家,终不得要领者,大有人在。朱祥琨长期浸淫于各类碑帖,勤勤恳恳,下实功夫,在传统中汲取营养,厚积薄发。整体上看,他的作品,用笔老成厚重而又轻松率意,行笔左右逢源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和古人在似与不似之间,既见传统影子,又有当今时代精神。具有深厚学养的朱祥琨,在书法艺术的见地上了自然与一般人不同。对于那些格调高雅的东西,他总有一种近乎出自天性的亲和力;而对于那些格调不高,俗气、匠气、野气、火气的东西,在他心理上的排斥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很有古人风度。*庭坚云:“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医也。”朱祥琨是一个在日常生活和精神气质上都不俗的人。这让他的作品富于变化。其实,他对“变”是非常谨慎的,都是经过学习借鉴、深思熟虑后形成的,不仅着意那些细微处的变化,更着眼于通篇整体的味道。这样就使得他的作品远观跌宕起伏,近看兴味盎然,内涵丰富。他的很多作品乍一看似乎不那么吸引眼球,但若稍微驻足,耐心品读,便会觉得如饮醇酒,韵味无穷。包世臣在《答熙载九问》中讲:“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净为上,而雄肆次之。”朱祥琨的作品,无论正书,还是行草,气象豪纵博雅,节律腾荡奔逸,干净、通透、灵动、清澈。他对空间浪漫自如的把握,于形式得心应手的驾驭,充分展示了其淡泊开阔的境界胸怀和心随时代的审美情愫。“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历来都是文人、士者内心的外化,在笔墨线条之间充溢着厚重、实在的精神依托。可以这样说,书法就是心灵之迹。古人又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朱祥琨通过书法的方式,将其心性、气质、格调、工夫等等,真真实实地表现出来。书法于朱祥琨而言,亦是寄情抒怀、以物喻志的理想形式。其作品在融汇造化与古人形、神、意的同时,契入时代情怀,既摒弃了简单的书写形式,又暗合心源之道。观其作品,沉着落笔,提锋涩进,疾驰相映,血脉通畅。偶尔渴墨,虚灵气象,更显清刚、隽逸、稚拙,在韵律流淌之间生发出疏密、聚散、轻重、开合、大小、虚实等辩证、统一的形式。时而笔墨浓重、密不透风,时而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回旋顾盼,舒放自若,妙趣自在。书法艺术的传统,如山高,似海深。如果理解、融入不到位,要么被山压着,要么泥牛入海。从宏观上审视,当下书法还处于一个“快餐文化”与“经典传承”失衡的尴尬状态。朱祥琨“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本源上传承文明,弘扬大道。以书载道,以书承德。济化后学,功德无量。管布坤斋号堰塘,云南省永善县人。近年来游历各地,问道山水,参访圣迹。结业于弘法寺佛学院,参学云湖书院时在星云大师座下修习般若经典。喜诗书,好文翰。宗法佛老,气格不俗。书法作品数百次参加海内外各种展览,并有诗词、散文、随笔、评论文章数十万字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祥琨丨载道承德,济化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