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题:不平凡的:非凡民生举措温暖中国民众
新华社记者李鲲、徐扬、宋瑞
“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跳水至元!”临近年终,中国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出“第一标”。
作为设在天津的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集中采购组组长,高雪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了大半年的“灵*砍价”,打响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流通乱象“第一枪”,让无数病患受益。
“只要是从老百姓利益出发,方向就是对的。”全程参与冠脉支架集采价格谈判的高雪说,“接下来还有亿元的高值医用耗材等着我们去推动,未来还将有惊喜。”
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通过预拨专项救治资金等措施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年中公布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与新冠肺炎治疗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纳入申报范围,再到年末冠脉支架降价……贯穿年全年的大刀阔斧的“医改”,是非凡之年中国克服重重困难,用民生举措温暖民众的生动缩影。
即将过去的年,对中国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更让民生得到了空前有力的保障。
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陆续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白衣为甲、逆行出征;1月27日至5月30日,中央统筹协调生活物资保障,全国向湖北地区累计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超过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近万吨。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最为紧迫的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对用工集中地区和集中企业“点对点”的农民工专车(专列)运输服务;财*部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工信部组织梳理摸排各产业链核心配套中小企业,推进协同复工复产……加上减税降费、“房住不炒”等一系列民生举措的一以贯之、稳步推进,中国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发展。
今年3月2日,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经过多公里长途跋涉来到天津,“点对点”进驻企业,实现就业。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供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就业就稳住了民生基本盘,也稳住了社会基本盘。中国*府释放出强烈的“就业优先”*策导向,并打出一套“六稳”加“六保”*策组合拳,有力拉动了经济回弹复苏。
曾经因疫情耽误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小郭说:“今年终于可以踏踏实实过个年了,不用担心回家被看作‘待业青年’。”
通过天津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小郭找到工作的“就业红娘”林广瑞,是个身高一米八多的小伙子,“看到小郭的登记信息后,我第一时间跟他取得联系,对接有关企业,最终帮他圆梦。”
“这些既强有力又富有创新的*策举措,有力地支撑起非常之年的非凡民生之举。”北京师范大学*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说。
今年4月16日,辽宁省鞍山世捷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无尘洁净车间内,工人赶制口罩。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今年截至12月中旬,全省已累计为近10万户企业核发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9亿元,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7万个。
中国电商平台美团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在辽宁工作的骑手已经超过11万人,来自省内就地就近就业的骑手约占八成。这其中,又有超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一年,中国的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万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基本稳定。
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年初剩余的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疫情“加试”下,一边“战疫”一边“战贫”,成为特殊之年的特殊印记。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今年2月以来,天津食品集团投资的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分批复工。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当地建立了“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基地”,近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公司还自筹资金购买母羊,以份养自繁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去年7月我从公司领了80只母羊,今年几百只小羊羔陆续出生了。”57岁的韩凤祥对自己脱贫信心满满。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年的具体民生举措也已提出。
对照“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年远景目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得到突出强调,一幅更长的中国民生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以百姓心为心,这是‘中国共产*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熙国说,“中国共产*与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是在一件件民生工作中不断密切加深。”